2017-01-13 04: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近兩個月以來新股發行快節奏趨于常態化,打新基金的表現越發受到關注。基金經理預期,IPO提速使得打新基金可參與的標的增
隨著近兩個月以來新股發行快節奏趨于常態化,打新基金的表現越發受到關注。基金經理預期,IPO提速使得打新基金可參與的標的增多,雖然新股上市后漲幅也相應減小,但從目前來看,仍在可控范圍內。不過,規模始終是打新基金繞不過去的挑戰,需要基金管理人在收益和波動性之間作出取舍和平衡。
打新策略貢獻度有望提升
能獲得一定無風險收益的打新策略獲得公募基金的廣泛參與。據上海證券統計,2016年全年,A股市場有175只新股上市,共1705只基金參與過打新(數量較2015年上升164.49%),保本型、股票多空型、混合型、指數增強型基金都是積極參與打新的主力。其中,積極參與80%以上新股申購、基金業績穩健的打新基金有42只(成立滿一年,剔除保本基金、股票多空基金)。這些基金2016年均取得了正收益,收益率區間在0-5.5%之間(剔除異常凈值波動)。
2016年11月以來,新股發行提速至每周一批的節奏。但與此同時,新股的開板漲幅縮小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漲停板數不多于5個的新股越來越多,尤其是2016年12月份上市的個股。
華創證券研究員湯雅文認為,新股發行節奏加快可能會對漲幅有一點影響,但在可控范圍之內,很難降到歷史均值以下太多,更大的影響在于二級市場行情對新股漲幅的影響。眾所周知,次新股為彈性最大的板塊,與二級市場緊密相關。基于對2017年權益市場并不很悲觀的預期,對新股漲幅也不必太悲觀。
上海某打新基金的基金經理認為,新股發行提速對單只新股的收益率的確有向下拉動作用,但發行頻率比2016年翻了一倍,使可參與標的增多。并且,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承銷商調降了申報上限,目前一般只有幾千萬元,這讓規模較小的基金也可以頂格申報,實際上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僅從打新策略對于基金業績的貢獻度來看,總體應該會提升。
但也有基金經理并不特別樂觀。上海另一位基金經理就表示:“2016年差不多每只新股可以賺5-7萬元,甚至更多,但現在也就賺3-5萬元了,前兩天有只新股賺了不到3萬元。如果延續這樣的節奏,即便發行頻率提高了,最終單只基金能賺的錢也基本和2016年差不多,大致在1500-2000萬元。如果新股漲幅持續趨弱,情況有可能更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打新收益確定性程度比較高,讓基金經理們比較擔憂的是債市表現和權益底倉。站在目前時點上,多數基金經理對債市的態度基本呈中性偏悲觀。他們認為,雖然不大可能出現類似2016年年底那樣的暴跌,但延續調整還是在預期之中。同時,還有基金經理提到,2016年大藍籌表現突出,而打新基金的底倉主要是這類股票,而2017年難以出現如2016年那樣的價值股估值修復機會,所以底倉管理難度加大。而打新基金業績由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因此也很難判斷2017年打新基金的表現如何。
規模是繞不開的坎
在單只基金打新策略回報基本可以測算的情況下,規模問題一直困擾著打新基金。
目前兩市打新對于市值底倉要求顯著提升,滬市5000萬元已成常態,甚至有的提升到6000萬元,深市多為3000萬元。并且,2016年12月的第五批新股中,出現首只市值底倉要求6000萬元的新股。一時間,市場上出現對市值底倉進一步上調的擔憂。
如此,打新基金的規模設置就成為繞不過去的坎。規模小一些,打新收益貢獻度高,但由于底倉規模要達到1億元以上甚至1.2億元以上,隨之而來的底倉波動性也比較高;規模大一些,基金的業績則要被攤薄。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如果追求相對平衡的話,7-8億元的規模比較適中,既能保證新股策略對基金業績的增強效果,又能避免底倉波動性過大。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李穎認為,投資者在考慮打新基金的規模時,可以優先考慮6-12億元規模區間的基金,以及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進行適當調整。相應地,如果預期未來網下配售底倉升至5000萬元的新股增多,則兩市至少需預備合計1億元股票底倉。以股票持倉控制在5%左右的基金而言,則基金規模需達到20億元。對于這樣規模的基金,要提升整體收益率無疑需要更多打新的機會。
如果未來隨著行情變化,新股收益下降或新股發行減少或配額進一步走低,打新基金收益率的吸引力將大大減小。在此情況下,中小投資者需警惕打新基金發生較大的規模異動,尤其是機構退出、巨額贖回帶來的凈值異常波動風險,以及小微基金未來存續運作風險。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