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0 02:47 | 來源:未知 | 作者:李樹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近期監管層傳遞IPO常態化的信息,多家公募開始籌備申報或發行打新策略基金,以獲取打新帶來的低風險收益。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隨著近期監管層傳遞IPO常態化的信息,多家公募開始籌備申報或發行打新策略基金,以獲取打新帶來的低風險收益。
多家公募籌備打新基金
北京一家小型公募市場部人士告訴中國基金報記者,該公司最近準備發行一只打新基金。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人士也表示,該公司最近申報了“股票+打新”策略的基金。他說,現在很多股票估值較低,而且銀行、券商等機構也需要按比例配置一部分資金到權益市場,如果配置“低估值藍籌+打新”策略基金,外加公募在網下申購新股的優勢,目前仍具有不錯的收益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近期傳遞了讓IPO常態化的信息,保證質量好的公司能夠及時上市,用2~3年的時間解決IPO堰塞湖。IPO常態化能夠起到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也可以為市場提供較為穩定的打新標的,可以從容布局打新帶來的投資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收盤,近一年參與打新的基金共有1789只,占所有可參與打新基金的72.4%。
數據顯示,近一年網下發行新股共有304只,易方達滬深300量化、泓德戰略轉型、易方達國防軍工等13只基金獲配228只新股。
打新基金三大變化
雖然IPO常態化可以讓公募安心打新,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募參與打新的操作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是今年將更加關注打新的底倉風險。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股票投資部負責人表示,隨著新股預期收益率下降,基金底倉波動將對收益產生重大影響,基金在操作中應控制底倉波動對收益的侵蝕。
這位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對于一只2~3億元規模的基金來說,打新對基金的預期年化收益在3%~5%,全年收益就是600萬元~1500萬元;而打新需要配置1億元~1.5億元的底倉,若底倉損失10%,虧損就是1000萬元~1500萬元,就把打新收益全損失了。但如果底倉安全,甚至可以賺取一定收益,打新的收益就很可觀了。”
事實上,隨著新股發行數量增多,新股上市后的賺錢效應也每況愈下。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2月17日,去年12月上市的45只新股平均漲幅為153.1%,比2016年7月峰值下降188.9%;漲停板數量為9.33個,也比去年峰值減少7.28個。
上述負責人表示,“新股上市后打開漲停板時間越來越早,打新基金的收益預期還是不能太高。在打新基金收益率有限的情況下,配置打新基金的底倉就更為重要,需要穩健的策略來平衡底倉和打新的綜合收益。”
其次,很多去年“固收+打新”的組合變成“股票+打新”。
北京一位績優基金經理透露,與去年機構定制“固收+打新”策略基金不同,今年機構的需求主要是“股票+打新”模式,因為機構認為債券還在調整期間,缺乏趨勢性機會,而股市經歷“去杠桿”、“去泡沫”后,很多股票估值有了吸引力。
最后,在存量基金中,某些固定要配備倉位的行業基金、主題基金、指數基金,也會固定參與打新做收益增強。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股票投資部負責人稱,“像我們公司的消費行業基金和增強指數基金,這類本來就要配置股票倉位的基金,都會參與打新做收益增強,對提升業績會產生明顯效果。”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