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1 03:58 | 來源:未知 | 作者:周芳李娜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記者了解,山東濟南市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對全市54家網貸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正常開展網貸業務的有18家,沒有一家網貸機構通過銀行進行資金存管
現狀:濟南無網貸機構實現銀行存管
記者了解到,去年7月份,濟南正式啟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濟南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對144家可能涉及網貸的機構進行了初步摸底排查,并對全市54家網貸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正常開展網貸業務的有18家,部分網貸機構存在資金池、自融、單一借款額過高、自身提供擔保、擴大宣傳的現象,沒有一家網貸機構通過銀行進行資金存管。
濟南一家網貸平臺高級產品部經理王先生最近一直忙著和銀行對接,他告訴記者,每個網絡借貸平臺都是使用的不同公司開發的操作平臺,各銀行也依托不同的公司開發存管系統,所以網貸平臺和銀行的存管系統有效對接存在技術上的障礙,需要和銀行不斷溝通,攻克技術難題需要一定時間。
對于銀行來說,對平臺資金存管持謹慎態度。濟南一家銀行的負責人表示,銀行對網貸平臺所設門檻較高,根本原因是銀行要承擔一些風險。“銀行介入以后,投資者對網貸平臺的信任度會提升,一旦出現問題,銀行的聲譽便會受損。銀行直接存管對接的技術開發耗時長達數月,但相關業務實際利潤貢獻并不高,而且銀行要承擔聲譽風險,所以較為謹慎。”
看點:資金存管系統有望規范化
為了促進網貸機構和銀行的對接,政府監管部門主動出擊。近日,濟南市金融辦組織召開了濟南市網絡借貸資金銀行存管技術交流座談會,網絡借貸機構、銀行和監管部門共同就資金存管問題展開了討論。
市金融辦網絡借貸監管相關處室負責人耿浩認為,因為網絡借貸機構實行的是備案管理,監管部門更重視事中事后的管理,而要實現有效管理,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通過銀行掌握資金流向,看清資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全國其他城市許多網絡借貸機構已經實現了銀行存管,濟南沒有一家實現存管,如果濟南的網貸機構不積極實現銀行存管,有可能錯失行業發展的先機。”
“監管部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網絡借貸平臺系統和銀行存管系統各式各樣,難對接。每個網絡借貸平臺都是使用的不同公司開發的操作平臺,這些平臺缺乏統一的標準,能不能和銀行的存管系統有效對接不是很確定。如果有可能,濟南率先形成一個規范的標準,出臺網絡借貸平臺和銀行資金存管系統技術規范,給所有銀行和網貸平臺做參考。”耿浩說。
參會的銀行機構均表示,現在國家政策已經比較明確,支持網貸行業規范發展,既有了行業管理部門,又有了對銀行從事存管業務的具體規定,他們愿意和網貸機構對接,爭取早日協商達成一致,盡快開展銀行存管業務,支持濟南網貸機構發展。網貸機構也紛紛表示,他們會積極對接銀行,在平臺技術標準和合作方式上達成一致,盡快實現銀行存管,促使企業規范經營。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