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04: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每年開年后,中央都會發布各種文件定下發展基調,其中發布的第一份文件也就是中央一號文常常備受關注,因為這份文件關乎8億農民的生計。菜導發現,今年的一號文和往年有一
每年開年后,中央都會發布各種文件定下發展基調,其中發布的第一份文件也就是中央一號文常常備受關注,因為這份文件關乎8億農民的生計。
菜導發現,今年的一號文和往年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往年的中央一號文都是聚焦“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卻首次關注農村金融詐騙問題。
在文件第29條“加快農村金融創新”中提到: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這是中央首次提出打擊農村金融詐騙,從側面也反映出如今農村金融騙詐騙的嚴重程度。大家常年出門在外,可能不知道如今農村金融詐騙有多嚴重,菜導給大家看一些案例感受下:
2016年,河南一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16個鄉里,有14個鄉都被非法集資“洗劫”,其中最大的一起涉及全縣10個鄉鎮3000多戶群眾,涉案金額近億元,很多村民連醫保都交不起了;
2015年,河南西平縣,某投資擔保公司從全縣4000多戶農民手中攬走資金近2億元;
2015年,安徽寧國,百樂福農村資金互助社非法集資或過億;
2014年,河北邢臺隆堯縣,三地農民專業合作社非法集資80多億,波及16個省市的人群。
可以看到,農村金融詐騙金額動輒就是上億元,農民一年收入才幾個錢?這些騙子把農民的棺材本都騙沒了,被騙的農民家庭常常是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從這些案例也可以看出,一般農村金融詐騙的手段,都通過專業合作社、互助社、擔保公司等方式騙取農民的錢財。但是,眼下騙子們的手段也在與時俱進更新升級,披著“P2P”、“眾籌”、“返利”的幌子行騙。
今年春節,一些農村地區就傳出很多假P2P公司圈錢跑路的故事。老家在農村的菜友可能還會注意到,以前農村隨處可見的標語都是“要致富先修路”、“計劃生育人人有責”。
而如今農村遍地標語都變成“P2P投的好,媳婦任你挑”、“P2P投的好,買豪宅不嫌貴”、“利息低、放款快、上門服務”等金融廣告。
其實,開年的時候,菜導就寫過一篇文章《年輕人回城了,騙子進村了,鄉下親人危險了!》,給大家支招如何應對騙子下鄉。
其實,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騙子們的伎倆都是換湯不換藥。菜導在之前的文章也說過,騙子下鄉無非“三板斧”:金玉其外裝模作樣、高息承諾哄人心動、拉攏村民獲取信任。能防住這“三板斧”,騙子也就敗下陣來。
但是,僅僅提高防騙意識,并不能杜絕騙子,如果不加以制止打擊,農村金融詐騙必然愈演愈烈,成為騙子橫行的樂土。
更壞的結果是會形成劣幣驅良幣的效應,導致農民對P2P等新金融的反感和偏見,等到正規的金融平臺真正想幫助農民時,反而阻力重重。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說,防范金融風險也是今年經濟的重心,防范農村金融風險同樣不可忽視。
所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首次提出“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可謂適當其時,值得鼓掌。
不過,菜導更期待的是“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想,農村金融詐騙常常是沒出事就沒人管,騙子進村了沒人管,農民上當了也沒人管,等到真出事了,就是要出人命的大事了,這時候再去彌補其實也晚了。
造成這個局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不到位,缺乏監管、權責不明,給了騙子不少可乘之機。
就像P2P一樣,之前P2P發展也是沒有明確監管主體和職責,導致亂象橫生。
近期,各地都在出臺P2P監管細則,比如廣東就明確各地級市政府是P2P監管的第一責任人,劃清各部門的職責,這樣才能讓監管真正落地。
所以,菜導認為農村金融立法才是打擊農村金融詐騙的利器,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推進落實。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農村金融立法的落地,才能讓合規的農村金融平臺蓬勃發展,更好解決農民的金融需求。
從農村金融的長期發展來看,農民被騙不只是因為缺乏風險教育防騙意識,而是客觀上農民確實有巨大的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三農”金融缺口超過3萬億元,“三農”領域金融供給嚴重短缺。
比如有的老百姓在農村想做點生意,只要3到5萬元,但就是貸不到款,只能去借高利貸。
另一方面,如今農民手里有錢了,也有理財投資的需求,農民也知道存在銀行利息低,但是現是根本沒有其他理財渠道,這時候就容易鋌而走險,落入騙子手心。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中,也明確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的目標,在農村資金投入方面確定了多種措施,解決農民的貸款需求。
不管怎么說,中央一號文首次亮劍打擊農村金融詐騙,對于廣大的農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希望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執行,讓出外工作的子女為故鄉里的父母少一份擔憂,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實惠和便利,讓大爺大媽們的錢袋子多一份安全。
不過,菜導還是想說,在當下農村金融興起的階段,對于8億農民來說,風險教育顯然要比宣傳投資收益更重要,強調風險教育仍然是第一位的。
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農民不知道理財為何物,在農村金融詐騙橫行的當下,仍有近10%的農村居民認為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騙子,遠高于一線城市2.52%的比例。農民對于詐騙十分缺乏辨識和預防的能力。
所以,理財風險教育要天天講、不停講,不怕多講就怕講了還不聽。特別是老家在農村的各位朋友,如果發現老家已經出現金融騙局,一定要勸阻家人別上當。
記住,你想要騙子百分之十幾二十的利息,騙子想要的是你百分之一百的本金,千萬不要貪圖不切實際的高收益!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