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04: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又快到了要交養老保險的日子了,最近,關于養老金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小伙伴們表示都很關心養老保險。為什么呢?因為千呼萬喚的養老金,離入市買股票,只差臨門一腳了,期
又快到了要交養老保險的日子了,最近,關于養老金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小伙伴們表示都很關心養老保險。
為什么呢?因為千呼萬喚的養老金,離入市買股票,只差臨門一腳了,期待改變A股格局,最快將在本周買A股,現在,首次中標的權益類組合已啟動了入市的準備工作。
當投資者還在感嘆養老金真的要來了之余,又一重大新聞刷屏:社保基金啟動第二次養老金管理組合招標工作,看來,A股市場這些產品也都被盯上了。
養老金入市,到底能有多少錢進入A股買股票呢?這可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8.8億,累計結存超過4萬億元。
中國股市開始有希望了?不奢望A股也能來一輪大牛市,但希望養老金的入市,能夠改變整個資本市場的投資風格,讓市場更加健康。
除了這個好消息,今天,養老保險又出來一個新政策了:北京宣布,提高北京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繳費標準上限,由現行的7420元調整為9000元,同時新增設兩個繳費補貼檔次,每人每年最高補貼150元。
也就是說,按照最新規定的上限來繳費,等于每個月可以多繳1千多元,未來每個月最少也能領到近1500元,隨著基礎養老金的上調,這個金額還會更大。
每個月領到的錢變多了,每個月能領(7420+90)×15÷139+510=1320元,也就是每個月能多領177元,這次新規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確實稱得上實惠。
然而,現在還是有很多朋友都在抱怨養老保險交太多,雖然很不愿交,但是又是強制要交的,目前是“大斗進,小斗出”,就是交的養老保險多,領的養老金少,還不如自己把每月交的養老保險存銀行作為養老錢劃算。
但是,金投網小編想告訴你們,養老保險是不合算,但是買養老保險很多人是為了醫保的,這怎么算呢,所以不要想的簡單了,養老拴牢醫保,狠招沒人能解,算也白算,算了更傷心,還是裝糊涂吧!
雖然抱怨養老保險體制的人特別多,但是真正敢不買保險的,其實只有一種人:買得起商業保險的人。
不愿意交的,大多數都比較年輕,自己一算,哇,我這些年要交這么多,這么多錢我做點什么不好啊,所以可能有一部分人不交,不過一旦到了五十左右的年紀,養老保險沒交滿,可能心里就有點不安了。
之前我阿姨就是一次性補繳了三萬多,而且他們同事都去了,大概都是中間有兩三年沒交,說是聽到領導說標準又要漲了,所以都補了。
如果你差個幾年的,補下不多的可以交滿,如果從來沒交過的,還是算了吧,這是真的不劃算,當然有錢的買個放心還是可以的。
當然,有錢的人可以選擇商業保險,既然買得起商業保險,回報更高,服務更好,自然會選擇商業保險,這是一個無比正常的事情。
畢竟,人壽或者養老類的保險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其實可以說是剛性需求了,誰都不想自己老的干不動活的時候沒有固定收入。
掙不成土豪,你敢和社保說再見?小編就不敢,很多人憧憬國外美好的社保和稅收制度,人家的確好,問題是你也要去的了啊!
一句話總結:不是土豪就老老實實賺錢,交社保吧……還想說一句,如果你交了養老保險,但是沒滿15年,不想交了,這錢可是要等到你退休了才能領出來,不知道你們那是不是這樣的。
最后,小編總結了幾條實用的社保算賬指南:
1、類似的政策各地略有不同,全稱是“一次性補繳15年基本養老保險費”,所以繳費水平因地區而不同,只要已到退休年齡且滿足相關政策要求者都可以參加。
2、現在人口紅利還沒消失,也就是說,交社保的人多領社保的人少,所以養老金確實在按年度增加,這個趨勢近年都不會改變。
3、一般的繳費水平都是領取四、五年左右就可以“打平”,所以是否參保應該根據自身條件衡量。
真實案例:我的母親,按照2013年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補繳,連同公司部分都要自己掏錢,當時一次性補繳了65000左右。
應該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的:1200*0.08+1200*0.2=240元每月,28年一共三百多個月,一共要六萬五左右。
2013年6月我媽開始領取退休金,一開始是1800每月,后來變為2100,現在好像是2500, 3年半左右回本很靠譜。
4、因為是一次性躉繳,按月領,參與人還應該考慮:是否已有類似的保險和替代率的問題,替代率低的,即便有類似的保險業還是有必要參加。
5、以投資收益算的話,按照5%的年收益率算,5萬元的年收益是2500元(不考慮稅),案例中的養老金收益已經遠遠高出這個水平。
金投網小編個人認為如果有機會參加這種社保的話,老人沒錢子女出錢也要購買,一個是幫我們做子女的解決了后顧之憂,另一個人上了年紀,每個月有工資領手上比較寬裕的話,底氣不一樣。
我媽有次和我們幾個開玩笑說:我老了,你們不用給我錢,我自己有錢,只要我活一天,就有一天工資領。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