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302/20170302092147903.jpg)
一則關于分級基金的“重要提示”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
昨日,多位分級基金的投資經理以及券商機構人士轉發消息,大致內容是5月1日分級“新規”將正式實施,符合“30萬”投資門檻的投資者需要到營業部現場開通權限。這意味著,分級基金距離真正的“生死大考”,僅剩下最后兩個月時間。
業內人士預期,在分級新規正式落地之后,“迷你”分級基金的處境將變得更為尷尬,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加入“轉型”的隊列。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資本逐利的特性并不會改變,那些具備生命力的產品,依舊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分級基金“剩者為王”格局終將來臨。
倒計時“兩個月”
日前,業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分級基金經理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一條消息,內容如下:“自2017年5月1日起,買入、分拆分級基金需要具備特殊權限。開通權限需滿足:最近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于30萬元,且滿足適當性要求。如果您希望多一種投資選擇,根據監管要求,就需要到營業部現場開通權限,為了避免后期辦理集中,建議您盡早辦理。”
去年11月25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該新規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從時間上來看,距離分級基金最后的“大考”,僅剩下兩個月的時間。有券商測算,一旦新規正式實施,僅有20%的投資者符合準入門檻。市場參與人數銳減,毫無疑問將對分級基金的流動性帶來極大考驗。
事實上,自2015年6月牛市結束以來,分級基金的總體規模呈現“斷崖式”下跌。剛剛過去的2月份,分級基金份額再度縮水近60億份,目前在1425億份左右。
業內人士預期,新規一旦落地,分級基金整體規模大概率將繼續縮水。興業證券(7.930, 0.00, 0.00%)認為,如果市場繼續維持震蕩,不出現趨勢性上漲的行情,那么可以預見分級B未來的買賣雙方力量是懸殊的,即買盤少于賣盤,這將導致分級B 的折價率進一步拉大。隨著分級B的折價率拉大,分級基金很有可能會出現持續的整體折價現象,吸引套利資金進場。套利資金通過買入A、B份額,合并贖回母基金獲取套利收益,這個套利過程將伴隨分級的場內規模逐漸縮減。
掀起轉型大潮?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風險偏好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加之整個資管行業依舊處于“去杠桿”的大趨勢中,廣泛存在的“迷你”分級基金,很難等到發展的“春天”,尤其是一些行業、主題的分級基金,成交微弱處于“僵尸”狀態,轉型或是最好的出路。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分級基金開啟了轉型之路。據證監會網站最新一期的基金變更注冊信息顯示,一只股票分級基金和一只債券分級基金的變更注冊申請于2月初獲得證監會受理。具體來看,國金基金旗下“滬深300(3458.438, 0.00, 0.00%)指數分級基金”,擬變更為“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德邦基金旗下“德信中證中高收益企債指數(130.612, 0.00, 0.00%)分級基金”,擬變更為“德信中證中高收益企業債指數基金(LOF)”。
在此之前,10只已成立但并未上市的分級基金均已經轉型或者清盤,其中有因為產品運作周期到期而進行轉型的,也不乏規模急劇萎縮而被迫轉型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加之分級基金即將迎來投資門檻的提升,中長期而言,分級市場的規模將大概率出現萎縮,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分級基金面臨轉型甚至清盤的風險。
一位資深的基金研究人士認為,當已上市基金中出現大量的“迷你”基金之后,規范問題就表現得較為突出。根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已上市的100余只股票型分級基金中,共有20只資產凈值規模不足5000萬元,最小的4只分級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均低于2000萬元。據悉,如果規模持續低于該紅線,基金管理人必須按照規定向監管層報告并提交解決方案。
打造“剩者為王”新格局
隨著一批不具備“生命力”的分級基金被迫轉型甚至清盤,“新規”的實施將加速分級基金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有望鑄就“剩者為王”的新格局。
事實上,分級B份額作為“牛市利器”的特性早已為市場熟知,資本逐利的特性并不會改變。而契合市場,能夠滿足投資者需求的分級品種將成為市場博弈的熱門工具,規模有望逆勢壯大。
分級基金“強者恒強”的格局也正在演繹者,據統計,目前134只股票型分級基金中,十大“龍頭”分級份額占分級基金總份額的近六成。
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對于分級基金品種較為齊備的基金公司來說,已上市的分級品種,特別是場內份額較大、交易較活躍的品種將成為稀缺工具。減少供給后,存量品種變得更為珍貴,投資者對既有品種也將更為熟悉。在遇到上漲行情后,分級B份額仍將有機會成為較好的投資工具,因此“剩者為王”或成為存量分級基金的最終格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