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家基金公司的財務數據隨著上市公司股東的年報一同出爐,這次是江信基金。
國盛金控于最新披露的2016年報顯示,其聯營企業江信基金期末實現營業收入8477.92萬元,凈利潤908.91萬元。不過,據江信基金反饋,由于 其大股東國盛證券與2016年5月被國盛金控收購,年報披露數據為5月~12月數據。對此,理財不二牛向國盛金控發去 郵件求證,截至發稿時,尚未有回復。
對比2015年數據,江信基金營業收入為9414.17萬元,凈利潤為1823.76萬元,前述兩項數據均出現下滑,尤其是凈利潤下滑了五成。
理財不二牛查閱資料得知,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目前旗下只有混合型和債券型兩類基金共計7只,合計管理規模33億元。就是這樣一家尚處于起步階段 的基金公司,上個月早些時候,國盛金控公告表示同意其子公司國盛證券轉讓所持江信基金全部30%的股權。同日,國盛金控還同意,國盛證券以不超過18億元 參與競買國泰君安(18.860, -0.07, -0.37%)轉讓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
更有意思的是,國泰君安打算賣掉國聯安的同時,欲接手上海電氣(8.420, 0.00, 0.00%)持有華安基金20%的股權,如果成功,其持股將達到40%。果然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像一個“連環套”。
看到這里,您可能也要為基金公司打抱不平了,被股東們賣來賣去的,頗有些“喜新厭舊”;會不會像猴子掰玉米一樣,一直去追逐利潤更高的基金公司,造成股 權的頻繁變動呢?特別是基金公司大股東變更之后,不能不說是會對基金公司造成影響的,比如經營思路、高管是否也要替換等;更重要的是,基金持有人來說是否 會造成沖擊?
對此,知情人士告訴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股權轉讓后,江信基金的實際控制權并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不會影響公司的穩定。
國盛金控此前公告顯示,江信基金30%股權的受讓方為中江信托,后者為國盛金控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6%。換句話說,雖然國盛證券出售了江信基金,但江信基金的控制權并無大的變化。
對于為何賣出江信基金又角逐國聯安基金,國盛金控在公告之中解釋稱,“公司看好基金行業發展前景,意欲取得具有一定經營歷史、經營業績記錄良好、團隊穩 定、口碑較優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控制權”,但“目前,國盛證券對江信基金僅擁有參股權,且江信基金當前業務結構相對單一,發展比較緩慢,不能滿足公司在公 募基金行業業務發展訴求。基于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的安排,國盛證券將所持江信基金股權全部予以轉讓”。
國盛金控表示,假如國盛證券取得國聯安基金51%股權,將使得公司體系內第一次實現控股公募基金,進一步完善公司金融行業牌照。
對于國泰君安的動作,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表示,這主要是解決“一參一控”的問題,對基金公司經營基本沒有大的沖擊,都是國有資本間的轉讓。
一資深基金人士也表示,無論是國聯安基金還是華安基金,其背后的實控方都是上海國盛集團,后者為上海兩個國資流動平臺之一,兩家基金的股權變動,主要還是平臺主導下的上海優質國有資產間的正常梳理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機構披露的最新一期《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表中,華安基金于2月23日申請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控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