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09:29 | 來源:未知 | 作者: 方麗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三八女神節之際,基金君繼續報告2月份全行業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表情況。 相較前期,這一次出現一個較大變化——新公募基金申報政
三八女神節之際,基金君繼續報告“2月份全行業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表”情況。
相較前期,這一次出現一個較大變化——新公募基金申報政策更加細化,尤其規定對于超期未募集產品數量占比超過60%的基金管理人,經現場核查不存在問題,每一個月內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注冊申請。
不過,數據顯示新基金的庫存壓力仍然很大, 2月仍有40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而“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達到或者超過60%的基金公司也達到39家。
新基金申報政策更細化
新的兩大細則
從2月份全行業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表看,關于新基金申報政策更加細化。
基金君簡單回顧下:在去年12月監管層發布“關于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的通知”,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自2017年1月起,對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復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分級基金及因外匯額度受限導致未能募集的QDII基金除外)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報基金產品的,證監會將委托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
而目前對新基金申報政策進行了細化,主要涉及兩點:
第一是規定,基金管理人存在基金產品超過六個月進行募集,需要對原注冊事項進行實質性調整的,可提交變更注冊申請。基金管理人一個月可以申請一只基金產品的變更注冊,每只基金產品的變更注冊申請不能超過一次,變更注冊申請獲批后應當在6個月內進行募集。
第二則是,對于超期未募集產品數量占比超過60%的基金管理人,經現場核查,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投資運營、人員配備等方面不存在相關問題的,每一個月內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注冊申請。
2月底405只新基金“超期未募集”
連續四個月“400+只”
通常新基金申報獲批后,需要在6個月以內完成募集。數據顯示,2月底有40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
而數據顯示,去年11月底、去年12月底、1月底這一數據分別為412只、405只、415只,也就是連續四個月“400+只”。經歷了這三四個月去庫存,“超期未募集”數據仍然較高。
為什么“去庫存”力度這么弱?并非是基金公司發行少了,目前新基金成立和發行仍處于密集期。主要是新增的超期未募集的新基金量很大,今年一季度新基金去庫存壓力非常大。
混合型超期未募集最多
究竟哪些品種“超期未募集”最多?答案是混合型基金。
據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目前超過6個月未募集的基金只數達到405只,其中,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貨幣型、QDII型的基金產品分別為99只、121只、160只、19只、6只,混合型基金最多。
雖然混合型基金的“超期未募集”的大頭,但是這類基金也是去庫存最快的品種。
從去年11月底、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底數據看,混合型“超期未募集的”只數分別為181只、170只、168只、160只,目前所有下滑。
用圖表更容易看出這一變化:
今年2月底超期未募集情況一覽
今年1月底超期未募集情況一覽
回顧下去年12月底超期未募集情況一覽
回顧下去年11月底超期未募集情況一覽
39家“超期未募集”占比達或超60%處于高位
按照規定,對“超期未募集”占未募集基金數量達到或者超過60%基金管理公司,再次申報產品的,將對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這刺激基金公司努力“去庫存”,而目前有39家公司這一數據達到或者超60%,較1月底數據有所上升。
截至2月底數據看,目前有74家基金公司旗下擁有“超期未募集”基金,占全部基金公司70%左右水平。
而超過6個月未募集產品占已批復未募集產品總數比例超過60%(含60%)的公司達到39家,更有16家基金公司這一比例為100%。顯然,這39家公司要努力“去庫存”,這一數據為最幾個月的較高水平。
多元化新基金發行方向
有基金公司就直言會努力將存量基金發行以滿足要求,基本“超期未募集”產品較多的公司普遍采取這一模式。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去年委外業務激發基金公司積極上報新基金,不少基金公司還囤積了不少新基金,導致部分基金公司手中“庫存”充裕,一不小心可能就超期未募集。未來基金公司上報新產品會更謹慎,按照市場實際需求來申報,不會盲目跟風。
“目前股市、債市都不太給力,如果硬發很難獲得市場認可,或許連成立都不容易。加上一季度新基金‘去庫存’壓力大,導致渠道擁堵,新基金發行可能進入慢車道。”還有人士表示,加上“委外業務”受到多重影響,今年新基金發行重心可能是多元發展,FOF、量化、滬港深等基金都會大力發展。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