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10: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朱賢佳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深港通運行已滿三個月,滬港深基金成為爆款產品,然而業績分化卻日趨明顯。截至7日,三個月來超過八成以上滬港深基金取得正收益,但仍
深港通運行已滿三個月,“滬港深”基金成為爆款產品,然而業績分化卻日趨明顯。截至7日,三個月來超過八成以上滬港深基金取得正收益,但仍有近兩成產品業績大幅下跌。分析人士指出,滬港深基金業績大分化與持倉風格有很大關系,部分產品只是掛名滬港深,卻沒有持倉港股,因此錯失一波上漲機遇。
鑒于此,近期更多基金公司已經或正在布局滬港深指數型產品。業內人士指出,在港股上漲趨勢不改的背景下,指數型產品短期捕捉市場上漲機會的能力較主動型產品更加突出。
滬港深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記者梳理發現,盡管滬港深基金被冠以投資港股市場的名號,但多只滬港深基金的倉位中多數是A股,甚至全是A股。
從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以來,內地市場對港股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基金公司也都爭相踴躍發行滬港深主題基金。據數據統計,目前市場上基金名稱中帶有“滬港深”字樣的產品數量有63只(分A/B/C類,下同)。相關數據顯示,自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3月7日期間,錄得凈值變化的54只滬港深主題基金中,有45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達83.33%,其中嘉實滬港深精選更是以9.39%的業績位居第一。
但仍有近兩成滬港深基金業績大幅落后。具體到單只基金,短短三個月內,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以及寶盈國家安全戰略滬港深,跌幅分別達到3.8%、4.42%以及4.94%,這些基金不僅沒能抓住港股上漲機會,更是嚴重跑輸恒生指數。
究其原因,基金選擇的品種成為季度表現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根據基金2016年四季報,嘉實滬港深精選倉位中A股占比不超過10%,其余均為港股,而落后的幾只基金中有些只是“掛名”滬港深,并沒有太多港股倉位。
為了避免踩雷,當前正在發行的滬港深主題基金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指數型產品。
據證監會網站公示信息,浦銀安盛基金旗下中證銳聯滬港深基本面100指數基金1月13日獲批,民生加銀中證港股通高股息精選指數基金2月17日獲批,華寶興業港股通恒生25指數基金2月22日獲批。而走QDII通道的南方恒生企業精明指數基金則于2月17日獲得批文。
除上述獲批的滬港深基金,今年以來還有多只獲受理的相關基金未獲批,其中指數基金產品包括國泰基金上報的恒生100指數基金(LOF)、嘉實中證香港高股息ETF及其聯接基金、廣發港股通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基金(LOF)、富國滬港深恒生企業ETF、匯添富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發起式基金(LOF)等。
對于指數基金的優勢,一名接受采訪的QDII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在成熟市場指數基金無論從管理成本還是跟蹤趨勢的能力,都較主動管理有優勢。理財專家表示,港股與美股都屬于成熟市場,風格相似,選擇低成本的港股指數基金或許在市場快速上漲階段收益能力更為突出。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