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03:0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一板塊存結構性機會,需要精選個股。對于愿意布局的投資者來說,基金經理建議采取定投醫藥主題基金的模式更佳
主要投資醫藥的開放式偏股基金
數據來源:Wind 江沂/制表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人社部于2月23日發布了新版醫保目錄,市場普遍認為醫藥目錄調整有望使醫藥健康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究竟這個低迷很長一段時間的板塊后市有無機會?哪一領域更有投資價值?投資者該如何參與?本期理財工作室就邀請了南方基金投研人員、安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陳一峰、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萬民遠、招商醫藥健康產業基金經理李佳存來談談醫藥板塊。
從基金經理觀點看,醫藥板塊近期有所表現是受益于新版醫保目錄公布影響,但是醫保控費等政策壓制仍在,這一板塊存結構性機會,需要精選個股。對于愿意布局的投資者來說,基金經理建議采取定投醫藥主題基金的模式更佳。
結構性機會
賺業績驅動的錢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期醫藥板塊有所表現,這一板塊最近幾年都表現一般,您認為今年會有機會么?
南方基金:近兩年整個醫藥板塊表現不佳,影響行業的核心因素是政策因素,比如降價、控費、反腐等政策影響,同時受此影響,近兩年醫藥企業盈利平平,估值方面也所有壓制。從這個角度看,今年醫藥板塊出發點應該是賺業績的錢,更傾向于布局估值和業績優勢兼具的標的,可能龍頭企業表現會好于概念、主題類個股。
陳一峰:近期醫藥板塊表現較好,主要是受新版醫保目錄公布影響,此次2017版醫保目錄調整距離2009版距離較遠,因此對于新納入的產品未來3~5年的放量還是值得期待,會有一批公司受益此次醫保目錄調整。
雖然醫藥行業依然受到醫保控費影響,降價不可避免,但市場對此其實已經預期比較充分,而且從行業數據看也有見底企穩跡象,因此對于整個板塊不必過于悲觀。
從估值看,醫藥板塊平均市盈率在30倍出頭,相比前兩年有所下降,但也不算太便宜,因此醫藥板塊要有大行情也比較難,我個人更看好的是結構分化的機會,一批真正受益醫保的企業會在未來脫穎而出。
萬民遠:醫藥板塊近兩年表現一般,與醫保控費導致的行業增速下滑,以及前幾年行業高增長高估值弊病有關,目前醫藥行業增速已下滑新常態,估值有所消化且行業預期較為充分,龍頭個股估值也相對合理,目前這個時點,短期醫藥板塊整體的爆發力可能不會太強,但會有結構性機會。醫療行業增速仍有望維續10%左右的新常態,中長期看好醫藥股的表現。
李佳存:2016年是醫藥板塊的小年,展望2017年,雖然行業估值仍在35倍左右,但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長水平已明顯快于行業,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行業龍頭增長快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增長快過行業整體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在醫藥機構配置和估值溢價率處于歷史偏低水平的背景下,醫藥板塊的走勢仍有望向好。
看好醫保受益企業
中國基金報記者:醫藥行業又細分了很多子行業,請問您覺得哪一類行業或者領域更有機會?
南方基金:影響整體醫藥行業業績的核心是政策,研發和銷售是企業的核心所在,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去選擇。比如說中藥行業,有些產品獨特、業績估值優勢兼具的品質較優;而化學藥則需要自下而上選擇標的;大宗原料藥中,最好選擇特色原料藥中有較好轉型方向的品種。至于近兩年較為火熱的生物制藥、精準醫療等,整體估值偏高,但暫時沒有業績釋放,可能還需要時間去消化;健康醫療這類偏重資產,可能也需要時間消化。
陳一峰:目前看好的機會包括三個,一、醫藥商業,一些受益于“兩票制”的企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而且醫藥商業板塊估值在醫藥板塊里最低;二、醫保受益企業,特別是臨床需求較大的優質仿制藥品種,會受益一致性評價推進,加速進口替代;三、資源稀缺性的品種,包括品牌OTC、血液制品等。
萬民遠: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目前又處于醫改深水區,建議順應行業變革趨勢尋找機會。主要看好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和處方外流的醫藥商業及藥店、高端器械國產化、新版醫保目錄和醫保支付價(獨家創新藥及高端仿制藥進口替代)、分級診療等相關個股。
李佳存: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出臺,處方藥板塊中業績增長確定、估值合理的品種有望走出個股行情。
利好利空因素需關注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醫藥主題中利空和利好因素各是哪些?您覺得重點看哪一個因素?
南方基金:目前看醫藥行業中利好因素不明顯,從政策面來看,利空因素仍存在。新的醫保醫療目錄出來之后,我們會分地區、分板塊去看招標結果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陳一峰:利好方面包括進入新版醫保目錄的上市公司、兩票制受益公司。利空則表現在受醫保控費、招標降價影響的公司,還有一些輔助用藥公司。目前這個時點,對行業不悲觀,但估值仍有消化空間,更看重個股挖掘,看好估值合理有真成長的個股。
萬民遠:利空方面,招標降價等政策擾動是行業最大的不確定性。全民醫保時代,控費將常態化,藥價螺旋式下降也是趨勢,但更多是優化醫療機構的用藥結構以及壓縮過去中國醫療行業不健康的中間利益環節。利好方面,目前中國醫療費用GDP占比及人均醫療費用支出很低,老齡化及疾病譜變化等國情決定了我國衛生費用及政府支出仍將快速增長。另外,部分細分領域及個股將受益于醫保目錄擴容、醫生多點執業、處方外流及分級診療的推行。伴隨著中國GDP增速的下行,醫藥行業增速也將下滑至新常態,但依然約為GDP增速的2倍。且優秀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有望明顯好于行業。需要做的是找出這些優秀的公司,并在合適的價格買入持有,用中線持股的心態從容守候。
李佳存:利好因素是新版醫保目錄的出臺,利空就是醫保資金緊張帶來的藥品控費和降價壓力猶存,但這個利空因素由來已久,且大家看好醫療服務看空藥品的趨勢已經持續了3年,預期已非常低,我覺得新版醫保目錄出臺帶來的行業格局變化更值得關注。
宜采取定投模式參與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醫藥板塊類基金有ETF、主題基金、分級基金,您認為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布局?
南方基金:可選擇業績穩健的醫藥行業主題基金。
陳一峰:普通投資者可以采用定投醫藥ETF基金的方式來平滑投資成本、享受醫藥板塊成長的收益,或者精選主題基金,但需要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理念、投資風格、過往業績有較好的了解。對于分級基金由于加了杠桿,對擇時要求較高,風險較大,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參與。
萬民遠:對于普通投資者,醫藥股的階段性機會難以把握,另外醫療行業具有中長期投資機會,所以建議投資者定投醫藥主題基金,分批進場可攤平投資成本,在醫藥行情的相對高點獲利了結。
根據《中國養老產業規劃》,從2015年到2035年,我國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18億人,老齡人口的增加,勢必對醫藥產業產生拉動,看好醫藥前景的投資者,可以借道目前齊備的公募基金參與投資。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