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09:40 | 來源:未知 | 作者:王誠誠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年報披露臨近以及信用公司評級調整期的到來,債券市場再次進入“排雷”期。與此相應的是,由于預期風險事件增多以及信用債流動性不佳
記者 王誠誠
隨著年報披露臨近以及信用公司評級調整期的到來,債券市場再次進入“排雷”期。與此相應的是,由于預期風險事件增多以及信用債流動性不佳,基金公司調倉引發債券基金凈值大幅波動,個別債基單日波動超過1%。
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2017年的大環境是貨幣收縮,在此背景下,違約風險上升將是大概率事件。雖然去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出現了一波調整,但從目前看,調整的幅度對信用風險的釋放仍不足,信用風險可能是債市今年最大的潛在風險。
多只債基單日大幅波動
3月份以來,多家企業發布業績快報顯示連續虧損,多只交易所債券面臨暫停上市風險,這些債券大多集中于產能過剩行業。同時,由于3月信用債到期量巨大,債券市場信用風險邊際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多只債券基金近期出現單日凈值大幅波動,包括富國天豐強化收益債基、嘉實穩豐純債基金等多只基金都出現了超過1%的單日凈值下跌。
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富國天豐過去一個月累計凈值下跌1.6%,而嘉實穩豐3月以來累計凈值下跌超過1.2%。這些基金在過去兩周均出現過單日凈值下跌超過1%的情況。
對于大多數年份凈值平均增長只有4%至5%的債券基金來說,上述跌幅可謂損失慘重。相關人士表示,造成上述凈值波動的原因并非債券違約,而是由于基金經理預判市場調整進行調倉所致。
“調整組合有兩大背景:一是年報業績披露時間和評級公司調整信用評級重合,可能會引發信用風險提升;二是美聯儲加息概率升至90%,如果加息將對國內債券市場帶來一定沖擊。”上述人士表示,2016年出現了260次評級下調,其中144次出現在3月到6月,盡管國內債市從去年的調整中有所修復,近期信用債收益率也有微幅上行。
警惕信用風險上升
事實上,出于對風險事件的擔憂,信用債在市場上已經成為“無人問津”的品種。由于流動性不佳,在此時選擇調倉自然也要付出較高的代價。
中債登公布的最新托管數據顯示,2月份,托管量增加的券種只有金融債,其余券種托管量均有所減少。從機構層面看,各類金融機構均在加碼金融債,企業債則遭遇持續減持。
“商業銀行、基金為最大的兩類增持金融債的機構,而銀行間企業債則無人問津,遭各類投資機構凈減持。”有分析認為,這一狀況與信用債近期發行量較少有關,也不排除信用利差繼續擴大的預期。
博時基金副總裁邵凱表示,今年宏觀政策弱化了增長目標,對于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的防控顯著提升,并且可能在政策上主動引導一部分非系統性風險的釋放。從這個角度看,相關行業和主體的信用風險暴露依舊是最大的潛在風險所在。
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也指出,雖然此前的債市調整對于流動性的補償提高了很多,但對于違約的補償仍比較少。
“考慮到2017年的大環境是貨幣收縮,在此背景下,違約風險上升將是大概率事件。從這點來說,市場對貨幣收緊導致的信用利差擴大預期不足。中期來看,隨著反通貨膨脹的信貸緊縮政策逐步實施,低評級信用債違約風險將大幅提升。”楊愛斌說。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表示,隨著調整深入,部分信用品種的配置價值也在顯現,主要集中在中短久期的中高評級品種上。這部分品種的信用利差的修復相對充分,絕對收益的配置價值相對于同期限貸款利率而言也較高。
南方基金副總裁李海鵬表示,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周期性行業龍頭企業發行債券的信用利差仍有收窄的空間。這些行業可能從去年的煤炭、鋼鐵拓展至化工、有色等領域。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