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320/20170320095442915.png)
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去年末,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共計116家,其中,管理資產在20億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數量合計15家,總體占比達12%,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生存舉步維艱。
對于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即便是有幸經歷了幾年難遇的大牛市,仍然難以抓住市場機遇做大做強,導致公司掙扎在生存的邊緣。
“公司成立了幾年,雖然遇到了上輪牛市,但是股東方面沒有給予任何的資源支持,一切業務都只能靠自己,不僅如此,由于股東的敏感身份,我們在與銀行渠道接觸時都頗受限制,現在感覺許多業務開展非常困難,公司發展看不到前途。”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有一些基金公司近幾年嘗試高管持股,但一些沒有渠道資源的高管難以帶來銷量,規模仍然受限。
上海一家中小基金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采用高管持股,渠道資源有限,雖然公司成立的時點很好,但即便是遇到了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公司也無法通過主流的銀行渠道發行產品,只有通過股東自有資金成立發起式基金積累公開業績,現在公司每個月的運營成本幾百萬,還處于‘燒錢’狀態,只能全方位節約成本,公司的高管出差都是坐經濟艙。”
另外,2015年股災之后,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徘徊不前。
“主流的銀行渠道在進行產品代銷時有非常嚴格的產品準入白名單,只有管理資產規模在行業前二十的基金公司才有資格進入,對于小公司而言,進入主流的銀行代銷渠道非常難,除非托關系,但在公募基金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當下,即便小公司的的基金產品進入了主流銀行的渠道,但小公司沒有知名度,投資者對小公司的投資專業度并不認可,我們公司近期即有幸進入了工行的代銷渠道,但弱市之中,基金發行非常艱難,從新基金的發行來看,渠道方面根本賣不動。”北京一家小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公募基金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也頻頻面臨人事變動的尷尬處境,這也是制約中小基金公司發展現狀的一個重要因素。
“資管行業的關鍵因素是人,但是小公司經常面臨著人事變更的問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股東層面的股權關系沒有理清,一旦公司管理層更換,一朝天子一朝臣,包括投研團隊在內的其他核心人員都會隨之離職,這在國內資管行業很常見,許多小公司之所以一直做不大,主要原因還是管理層不穩定,公司長期人心渙散。”深圳一家小公司投資總監對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管理團隊初步穩定的中小基金公司,也越來越難做,原因很簡單:缺乏牛人加盟,投研團隊薄弱,主動管理業績難有亮點。 “2015年股災之后,金融監管趨嚴,現在小公司越來越難做,只能專心做主動管理業務,但中小基金公司一般考慮到成本,很難挖到業界牛人,許多產品業績表現慘淡,管理資產規模很小,管理費收入基本都無法覆蓋公司的前期運作成本,我們也只能耐心等待下一波牛市的到來。”上海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