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3月19日在頭版頭條公開稱贊阿里巴巴。然而,就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這家電商巨頭還遭到人大代表等人的猛烈抨擊。
《人民日報》明確指出阿里巴巴屬于實體經濟,表揚其是納稅大戶、帶動了大量就業: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阿里巴巴集團去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相當于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
耐人尋味的是,此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馬可波羅陶瓷董事長黃建平在兩會上將阿里旗下的淘寶網稱為“虛擬經濟”,稱是對“實體經濟的釜底抽薪”,“在淘寶網店上,已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格力CEO董明珠之前也曾表示很反感“虛擬經濟”,稱90后不愿意去實體經濟里工作,在家開網店,這一代人對經濟發展有隱患,不僅是網店模式給實體經濟帶來沖擊,它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沖擊。
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也在兩會期間批評抨擊網絡假貨和不交稅問題,稱“相當多所謂的個人網店可以無照經營、可以不繳納稅收……”
隨后,淘寶網于3月5日針對黃建平的議案逐一予以駁斥,稱“淘寶網是百分之一百的實體經濟”,打假的責任他們在已承擔,“但是管理好自己的分銷渠道,是品牌權利人的第一責任和份內的事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