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323/20170323102123812.jpg)
銀監會年初發布了《2016年銀行業運行情況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6490億元,同比增長3.54%。不良貸款余額為1512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在整個銀行業的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資產證券化產品亦為金融行業提供了大量相對安全的資產包,而金融科技公司在資產包的提供上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銀行轉型必經之路 大資管時代到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消費貸款的數額和比重在不斷攀升,促生了眾多提供消費貸款服務的機構,主要包括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電商系消費金融平臺及小貸公司等。其中,消費金融公司、電商系消費金融平臺及小貸公司由于不能向公眾吸收存款,尋找低成本資金來源就成為他們的一個重要話題。
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銀行牌照逐漸放開、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創新的沖擊造成金融“脫媒”加劇,商業銀行傳統利潤空間逐漸收窄,主動尋求經營轉型已成為銀行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向大資管轉型、實現綜合化經營則成為了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末,商業銀行資產托管規模已經超過120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39.03%。其中,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托管資產凈值達到94423.07億元,較年初增長30.89%,托管收入43.51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希望能在金融領域分一杯羹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瞅準了這個市場,尤其是擁有自己大數據和消費場景的諸如京東、阿里等巨頭。
金融科技公司頻發資產證券化產品 ABN產品優勢更甚
資產證券化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后起之秀,經過數年發展,就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而言在2016年第四季度發行規模已達到了591.56億元,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傳統金融業的補充,不但在普惠金融的道路試行,而且隨著各種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開發亦奠定了其在普惠金融市場上的地位。
對于資產證券化的嘗試,在2013年阿里小貸就已經開始了,2013年,阿里和東證資管就推出了“東證資管-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到了2017年,金融類資管業務更是從年初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2017年3月16日,上市銀行中的江蘇銀行(600919.SH)與德邦證券在上海宣布共同發起設立——“江蘇銀行—德邦證券消費金融ABS創新投資基金”。
2017年3月21日,京東金融對外宣布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云工廠底層資產管理系統,目前,其已幫助消費金融服務公司落地到京東金融的資產云工廠業務中。
而京東近期發布的ABN產品則是將金融科技公司融資的能力進一步放大。
2017年2月24日,“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年度第一期京東白條信托資產支持票據”(以下簡稱京東白條ABN)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15億元,成為國內首單消費金融信托型ABN。
據了解,此單ABN產品不僅是銀行間市場消費金融類的首單支持票據,也是京東白條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市場的首次發行,基礎資產為“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發行規模為15億元。產品原始權益人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基礎資產受托機構為平安信托,交易場所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由銀行間市場的機構投資人參與購買,以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帶來的相關收益作為其收益來源。
強者恒強的世界更關注基礎資產質量
同樣作為傳統金融補充的小貸公司則與此類業務無緣,無論是來自地域的限制,還是金融杠桿的使用以及業務類型,還是靈活便捷性都決定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速度遠非其他機構能及。而在金融科技公司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恐怕還要屬于那些擁有自己的大數據和消費場景的互聯網巨頭。
雖然市場渴求資產證券化產品,但是對基礎資產質量及風險的關注使得能夠成功利用資產證券化進行直接融資的公司并不多。2016年小貸公司亂象頻生,市場的不信任和7月份監管的收緊給消費金融ABS發行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產品發行更加集中于某幾個資質較好的電商系金融平臺。據了解2016年下半年以來,除京東、阿里外,其他主體發出的ABS產品數量僅為個位數。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債券研究首席明明指出,在這發展過程中,只有令評級機構、承銷機構認定足夠優質的資產,才會得到拿到低成本資金的機會。由于發行主體需要對入池資產進行嚴格的風險洞察,確保資金能通過SPV運作、實現真正的破產隔離,這就要求發行者具備成熟的底層資產選擇和風險控制能力。和現有的趨勢一致,消費金融資產支持產品的發行可能會集中于有資質、有背書的“大公司”。但在選擇產品時,還是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礎資產的質量上,關注交易安排,而非用發行主體的信用判斷來替代對產品的判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