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324/20170324111631575.jpg)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在3月18日告訴記者,“業績下滑不一定是壞事,業績突然出現大幅增長也未必是好事。”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登上資本舞臺的企業類型也在改變。從1990年代的國企上市,到千禧年初制造業的中小民企登場,如今大量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翹首以盼。
為了與時俱進地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監管層近年對IPO上市調整思路。從21世紀資本研究員對IPO審核變化進行梳理,發現與五年前相比,審核重點在出現變遷。如今監管盯防“帶病申報”項目,愈發強調“信息披露”,注冊制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歷年IPO被否原因變遷
根據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對2010-2016年IPO被否案例的研究統計,在2010-2012年間,因“持續盈利能力”被否決的項目數量在當年最多,分別有27家、43家、15家。其次為“獨立性”原因,在2010-2012年間分別有11家、13家、12家因此被否。
2014年后,審核形勢發生了變化。從數據上來看,主要表現為因“持續盈利能力”被否項目數量出現了驟減,在2015-2016年間分別只有11家、12家。盡管案例數量下滑明顯,但“持續盈利能力”仍是IPO審核重點,在2016年被否原因中,占比22%。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保代在3月17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主要與政策相關,2014年5月創業板取消了盈利持續增長的要求,但這不代表監管放棄對這項要求,畢竟‘持續盈利能力’體現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
此外,因“規范運行”或“會計核算”被否的項目數量出現逐年增加,2010-2016年,因“規范運行”被否的項目分別為4家、7家、7家、3家、8家、12家;后者則分別有4家、2家、5家、2家、9家、12家。“信息披露”亦有同樣趨勢,2015與2016年各有6家因此被否。
前述北京保代解釋,自從監管部門在2013年釋放注冊制信號后,“信息披露”被要求充分體現在IPO的各個環節。“信息披露就是注冊制的核心。注冊制就是要求發行人與中介機構要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監管層只看材料的完整性,是否合規。這就促使規范運行、信息披露成為審核關注的新重點。”
盈利能力強調真實性
自2016年11月以來,發審節奏加快,過會項目數量逐漸增加。從2016年底至今IPO反饋意見及發審委關注問題來看,監管層關注細節也出現變化。
對于發行人的盈利能力,上海一家大型券商一名保代在3月22日向記者表示,監管層更注重財務的真實性以及成長邏輯是否站得住腳。
該保代表示,“經濟環境不好的背景下,企業普遍面臨業績增長乏力,甚至下滑的情況。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出現大幅下滑,或是經營情況不能與行業背離,發行人要充分披露業績下滑原因,充分揭示風險,以及論證盈利的前景。”
據了解,2017年1月日風電纜止步發審會,公司在2013-2016年6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12億、8.56億、6.77億、3.67億,業績出現明顯的下滑。
而已經上市的振華股份(603067.SH),2013-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0.4%、27%、-32.4%,出現負增長,監管層曾要求發行人披露凈利潤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否可能繼續虧損,以及所處行業、所經營產品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來說明未來的盈利能力。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在3月18日告訴記者,“業績下滑不一定是壞事,業績突然出現大幅增長也未必是好事。”
據了解,根據近期監管層的投行專項調查中,對于業績下滑就“中止審核”,年報披露業績增長就“恢復審核”的IPO項目要進行嚴查。該人士表示,當業績出現異動,監管層主要擔心發行人有“調賬”嫌疑。
“財務的合規性與真實性一直是監管層的審核重點。不能存在虛假記錄,要充分、完整地反映公司財務情況。“前述上海保代談道。他還強調,盈利能力重在“充分說明披露”。
以2017年3月22日的主板發審會和創業板發審會審核結果為例,其中一家四川僑源氣體股份有限公司首發通過,發審委提問其主要客戶閩光鋼鐵是否涉及鋼鐵行業產能調整,如涉及,相關調整對與公司簽署的《供氣合同》影響如何。此外還要求發行人分析說明,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宏觀經濟背景下,發行人持續經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除此以外,監管層對“規范運行”、“主體資格”、“募集資金運用”亦有充分的信息披露要求。
以2017年3月22日過會的廈門金牌廚柜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發審委要求發行人代表補充披露本次發行的相關募集資金項目的審批流程,結合經營情況對新增江蘇金牌廚柜有限公司年產6萬套整體廚柜擴建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進一步說明。
從近一個月的發審會關注問題上,愈來愈多曾經是上市阻礙的問題,如今只要補充完整即可。
比如2017年3月7日11家IPO過會,發審委提出實際控制人報告期內行政處罰、發行人股東股權質押、產品結構單一風險、境外銷售規模真實性、勞資糾紛等問題。
新三板、貧困縣不放松
從今年上市的新趨勢來看,企業上市的來源地更多元化,比如新三板試點轉板創業板、貧困縣項目上市可優先審核。
21世紀資本研究員從多家投行人士處獲悉,看似有便捷上市渠道,但是監管層對公司經營規范性、財務真實性的要求并沒放松。
3月中旬曾爆出新三板掛牌企業世紀天鴻((833456.OC),在同時排隊IPO企業的時候,被股轉系統發現掛牌文件與IPO招股說明書存在多處差異,該公司董事長及董秘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根據監管層發現,世紀天鴻2013年度和2014年度前五大客戶銷售情況信息披露不真實;預付賬款性質信息披露不真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不真實和不完整;2013年度前五名供應商采購情況信息披露不真實等。
“新三板擬IPO企業不能自恃掛牌新三板,而忽視財報真實性的要求。IPO審核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企業來自新三板則放寬審核標準。”廣州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3月23日告訴記者。
據了解,部分新三板擬IPO企業的財務情況與此前在新三板披露材料有“出入”,比如利潤調節。“雖然新三板對掛牌企業而言,本身起到促進公司治理規范化、信息披露的作用,但仍然有部分企業在面臨上市時‘急于求成’而容易暴露馬腳。”前述廣州小型券商人士表示。
同樣被納入審核重點的是貧困縣項目。“現在貧困縣企業項目基本成為必查項目。”前述廣州小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據了解此次貧困縣項目亦在今年3月投行專項檢查當中。“由于部分企業遷址貧困縣希望能快速上市,然而多不達標。對于這種監管套利行為,監管層已經采取動作,加大審核要求。”
“事實上自從貧困縣政策在2016年推出以后,監管層已經屢屢強調不會降低貧困縣上市項目的標準。一個企業良好的業績成長性,無論對投資者保護而言,抑或對幫助當地經濟增長,才是真真正正的負責。造假上市抑或垃圾股上市,沒有任何意義。”前述上海保代表示。
據了解,貧困縣項目的審核重點仍然是關注財務的真實性,防止企業為了突擊上市而“鉆空子”。
但對于達到IPO標準的貧困縣項目,監管層采用“即報即審”的快速通道。比如西藏高爭民爆(002827.SZ)與易明醫藥(002826.SZ)在2016年底獲得發行批文,這兩家企業從申報到完成發行,均不超過一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