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上市券商啟動了H股融資計劃,國泰君安(18.140, -0.01, -0.06%)在3月27日宣布擬發行10.4億股H股,每股定價15.84港元,預計募資164.74億港元(約合146億元人民幣)。
此次H股招股,國泰君安引入了6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2.94億股,占到此次集資總額的25.66%,預計4月11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相比于去年赴港IPO的其他內地金融機構,國泰君安此次招股引入的基石投資者比例有所下降。2016年招商證券(16.320, -0.05, -0.31%)赴港上市引入基石投資者占集資總額的61.32%左右,光大證券(15.370, -0.05, -0.32%)和東方證券(14.720, 0.00, 0.00%)則分別為67.42%和47.02%。
另外,相較于招商證券引入的人保壽險、馬化騰、鄭家純、復星國際等在內的11名基石投資者,此次國泰君安引入的基石投資者多為境外機構。
內資金融股前赴后繼的破發潮中,國泰君安H股能否逃過破發魔咒?去年登陸香港的內地金融機構中,浙商銀行、天津銀行、中信建投和東方證券都在上市首日即告破發,招商證券、光大證券、郵儲銀行也都在上市不久就出現了破發。
從發行價格來看,15.84港元的價格較國泰君安A股3月30日收盤價18.15元人民幣,折價幅度接近23%。從目前9只A+H券商股的情況來看,雖然其H股較A股股價均有一定折價幅度,但包括華泰證券(16.780, -0.03, -0.18%)、海通證券(14.500, -0.14, -0.96%)在內的大型券商的普遍折價率都在兩成以內,其中中信證券(16.020, -0.05, -0.31%)的折價率最低,尚不足一成。
另外國泰君安A股自2015年上市以來,股價下滑明顯。2015年7月1日創下37.3元最高點后,與3月30日18.15元的收盤價相比,市值蒸發1383.2億元。
在證券行業2016年經歷業績大幅承壓的大背景之下,國泰君安沖擊港股的時間點顯得有些尷尬。
2016年年報數據顯示,國泰君安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57.65億元,同比減少31.4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8.41億元,同比減少37.32%。此前的2015年,國泰君安證券營業收入為371億元,在中國129家注冊證券公司中排名第三,僅次于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
國泰君安在年報中表示,受證券市場波動影響,證券經紀、融資融券、證券交易投資等業務收入相比上年有所減少,最終導致集團在2016年度業績同比有所下降。
此次H股募資,國泰君安擬將全球發售籌集資金的30%用于發展機構金融業務;30%用于發展個人金融服務與業務;15%用于發展投資管理業務;15%用于發展國際業務;10%用做額外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業務用途。
中國經濟網記者聯系了國泰君安董秘辦公室,但截至發稿時沒有得到回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