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財經訊 好不容易把黃色共享單車“OFO”,和資本市場的基金中的基金“FOF”區別開,這不,有來了一個新名詞——FOI,它到底是什么?
號外財經獲悉,一直致力于成為公募行業大類資產配置的大成基金,在與全球最大的投資咨詢機構美世(MERCER)共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同時,近日對外宣布,將打造國內首創智能指數配置基金產品FOI(FUNDOFINDEX)。
來聽聽大成基金數量與指數投資部總監黎新平博士的解釋吧!
黎新平表示,在“資產荒”盛行的大背景下,基金配置大類資產呈現困局。但公募基金的業態,卻有可能因為FOF的出現而發生改變,FOF本質就是一個大類資產基金的投資組合。不過,FOF雖然具有顯著的優越性,但是也存在眾所周知的局限性:一是雙重收費的問題,二是存在投資過程中由于主動管理的不確定性,最終導致風格漂移的問題。FOI的基本特點決定了其主要優勢。首先是風險得以定制化,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特征進行配置策略調整,使得投資組合達到投資者需求的風險暴露水平。其次是策略清晰化,底層資產為被動式指數,減少投資過程中的干擾因素,防止風格漂移。最后是將費率單一化,與FOF雙層收費模式不同,智能指數配置策略基金不投資于公募基金,而是直接投資于相應的指數標的,不存在雙重收費問題。根據測算, FOI的費用可低至千分之五,不超過FOF的1/3。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就好像果汁店賣果汁,就應該只收果汁的錢,而不是同時還要顧客支付蘋果、梨子、西瓜等水果錢。
原來,FOI主要在大類資產配置的大框架下進行,因此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是FOI指數配置策略及各類資產配置的主要依據。具體到各類資產的評估,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取決于資產本身的屬性、當前的宏觀市場環境以及資產與宏觀市場環境的關系。綜合考量投資者風險偏好以及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后,將總資產在各類資產間進行分配,形成最優的資產組合。
那么,FOI是怎樣做資產配置的呢?
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是基于風險預算的優化配置策略。具體的投資思路是先進行風險定制,即通過壓力測試、VaR值估算,來確定投資者風險偏好,確定組合最大風險暴露。在此基礎上,大成基金會通過宏觀經濟環境的判斷,確定大類資產的選擇條件及宏觀配置區間。黎新平博士對此解釋說:“宏觀研判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部分。定性分析以橋水全天候及美林時鐘為基本分析框架,結合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確定宏觀經濟的趨勢。定量分析則是通過對宏觀經濟數據與資產價格變動的量化分析,確定各類資產與宏觀經濟的相關關系。”之后,再通過資產定價模型,分析各類資產的價格變動區間、收益分布、風險值及相關關系以做出資產評估。最后,在基本宏觀配置區間內,結合風險評價與組合優化模型,進行權重的優化配置。
說了這么多,晦澀難懂啊!還是聽聽大成基金總經理羅登攀怎么概括的吧,他說,“FOI這一理念的提出將能為客戶提供更優于FOF的投資體驗,是機構、養老及個人皆可配置的投資品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