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523/20170523112921836.jpg)
29只個股跌停!212只個股跌幅超過5%!在監管力度未見放松,又處于限售股解禁的高壓之下,次新股板塊再一次成為A股關注點,5月22日出現集體暴跌。在A股不斷處于弱勢整理的情況下,原本將于本周招股發行的兩只新股,也因發行市盈率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不得不延遲發行。有私募經理指出,目前市場環境下,今年三季度前,次新股都難有機會。每一次超跌反彈都是出逃的良機,一味炒新風險巨大。
三大困局“高壓”次新股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一直在對次新股惡性炒作展開全面調查,此前,證監會便部署了專項執法行動的第二批16起案件,聚焦于堅決打擊次新股等惡性炒作,有的案件甚至取得重大突破。
與此同時,次新股目前正迎來首發限售股解禁的小高潮,每經投資寶統計數據發現,5月份剩余不多的交易日里,還有包括帝王潔具(36.02 -3.72%,買入)、中亞股份(20.72 -1.10%,買入)、吉祥航空(20.17 -2.28%,買入)等多只個股涉及首發限售股解禁,受此影響,帝王潔具股價5月22日再度創了階段新低37元。
此外,次新股上市遭到資金猛炒后,普遍市盈率高企,每經投資寶統計數據發現,目前兩市有113只次新股動態市盈率超過100倍,超過500倍動態市盈率的次新股數量達到9只,如股價已經較最高點攔腰斬斷的恒泰實達(43.94 -4.02%,買入)和萬集科技(35.34 -3.44%,買入),這兩只個股平均市盈率均在千倍以上。
股價低迷下遇兩重尷尬
次新股在重壓之下走勢持續低迷,這也讓次新股板塊目前遭遇兩大尷尬。
即將發行新股的浙商證券(-- --,買入)昨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推遲三周發行,即“原定于2017年5月23日進行的網上、網下申購將推遲至2017年6月13日”。
每經投資寶從浙商證券證券部工作人員了解到,該公司延遲IPO,主要是發行詢價結果顯示公司發行價超出行業平均市盈率,根據證監會的規定,將延期三周發行。
與此同時,即將發行新股的日盈電子(-- --,買入)也發布了推遲發行公告,推遲理由也是發行市盈率高出行業平均市盈率。
另一方面,新股不敗的神話又一次被擊破,2015年登陸A股的紅蜻蜓(17.90 -1.32%,買入),5月11日盤中跌破發行價,創出17.21元的歷史新低。而近期上市的新股,一字漲停板也較之前大幅減少,不少新股在開板后股價出現大幅回調,遭到拋售。
私募:總體機會已不大
監管遏制炒新,價值走向回歸,今年次新股是否真會成為“燙手山芋”?
海潤達資產總經理仇天鏑向每經投資寶表示,“次新股特別適合一些中檔資金來炒作,導致股價炒高,估值出現大泡沫。在今年,這個情況特別明顯,最終引起監管層采取措施,資金就只能出逃,這一賣,股價就跌下來了,邏輯就是這樣的。但是,次新股板塊很大,雖然大跌了,里面也不乏好的,優質的成長價值股。所以,等未來調整到位了,他們依舊存有投資價值。”
深圳某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也向每經投資寶分析稱,“其實今年市場環境和監管風向都是在引導投資者往價值投資上轉變,監管層打擊惡炒次新股的決心也讓很多活躍資金不敢輕易亂動,今年之前炒高的次新股,很多都是惡炒的結果,如今只能接受價值回歸、持續下跌。我認為今年次新股總體機會已經不大了,除非個別質地優秀的股票能走出來,而選擇次新牛股很難,我建議策略就是規避次新股,即便出現技術性反彈,也不要參與,謹慎為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