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 12:04 | 來源:未知 | 作者: 谷楓 李媛媛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過去5天,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及兩位副主席和一位主席助理分別出席5個半公開或公開場合,進行了主旨演講。證監會高層們的演講有對證監會一段時間工作的總結回顧,也有對具體某一行業的分
密集發聲。
過去5天,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及兩位副主席和一位主席助理分別出席5個半公開或公開場合,進行了主旨演講。
證監會高層們的演講有對證監會一段時間工作的總結回顧,也有對具體某一行業的分析和展望,密集發聲背后蘊藏信息量之大值得市場細細品味。
五日五發聲
此次證監會高層集體亮相密集發聲,向市場傳達的信息量之大和信息覆蓋之廣無疑勾勒出了一幅監管新圖。
最先亮相的是,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6月16日證監會舉行系統行政處罰工作會議暨依法行政(處罰)培訓班上講話。
姜洋指出,2017年1至5月已作出罰沒款61.44億元,市場禁入29人,全年將創歷史新高。
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副主席方星海以及主席助理宣昌能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場合發聲。
方星海講話的重點在推動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成為財富管理配置資產。
他認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具備為財富管理配置資產的基本條件。
宣昌能的發言則由創投行業的發展延伸至對近期新股發行問題的表態。
他指出,證監會將堅持問題導向,完善IPO現場檢查等工作機制,嚴厲打擊欺詐發行、包裝上市、虛假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推動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上就并購重組表達了鮮明觀點。
他講道,證券公司不能只盯著承銷保薦,更要在并購重組、盤活存量上做文章,為國企國資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僵尸企業”的市場出清、創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加快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
6月20日陸家嘴論壇,姜洋再次露面。
在一行三會齊聚的背景下,姜洋復盤了2015年以來證監會的工作,再次重申緊緊依托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工作機制,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政策“碰頭”疊加,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并購重組新生
四位證監會高層,五天內的五次亮相的發言中,對市場近期論戰的兩項焦點均有涉及。尤其是并購重組,劉士余的表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將解讀為并購重組再回監管層視野。
2016年9月,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這項政策旨在治理并購重組中的亂象,抑制各種形式的盲目跨界重組,引導上市公司專注主業。
并購重組新規的影響十分明顯。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6日,年內已經有超過100家的上市公司發布公告透露終止此前籌劃的并購重組事項。
相比2016年以及2015年,并購井噴式的增長,2017年的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下降得非常明顯。
另一方面,根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并購重組委只審核了57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并購重組委召開會議的次數也較同期下滑不少,2016年6月初已經召開43次并購重組的審核會議,但2017年至今僅有29次會議。
對比IPO發行常態化,一些市場聲音開始質疑證監會放IPO壓并購重組。
但證監會真實的監管意圖并非粗放的二選一,并購重組市場的亂象需要肅清。商譽快速增長、忽悠式并購、跨界并購進行概念炒作、炒殼賣殼等亂象也在2015年牛市期間,隨著A股外延式并購規模一同達到了頂點,并且長期影響著后市。
對此,一位中金投行部人士分析認為:“前期的低迷是對并購重組亂象的修正,在‘治亂用重典’的階段過后,真正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并購重組將成為市場主流。當吹估值、謀套利的資本玩家被清退后,并購重組會逐漸回歸常態,市場也會更加理性。”
就在劉士余表態前后,一些標桿性的并購重組案例開始冒頭。
6月15日,沙鋼股份公布了作價高達258億元的并購方案。據重組預案,沙鋼股份擬以258億元收購蘇州卿峰、德利迅達全部股權,收購的核心標的資產是蘇州卿峰旗下的全球知名數據中心運營商GS公司。在本次并購中,大量資本方參與其中,并嵌入復雜的過橋收購設計,未來能否順利過會已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另一方面,近期數例央企整合的案例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6月5日,中國神化和國電電力雙雙宣布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后,日前,雙方再次同時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將繼續停牌至7月4日。
需要一提的是,中國神華首次在公告中提到,此次資產重組屬于重大無先例事項。業內認為,這基本意味著神華和國電合并一事為大概率事件,7月初有望迎來“中國神電”。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6月20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并購重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和組合無疑將提高市場效率,推動改革向前發展,從而帶來更多、更優質、更豐富的資源,同時,也讓劣質資源被淘汰掉,以此達到一個政府和市場都愿意看到的良性循環,讓市場中的每一環節參與者都受益。資產重組、盤活存量和改革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整個資產盤子都能得到優化。”
按圖索驥
6月承上啟下,這個時點也賦予了此次證監會高層密集發聲更多的想象空間。下半年的政策趨向可以在其中尋找蛛絲馬跡。
首先是市場高度關注的IPO發審問題。宣昌能在講話中并沒有避諱相關問題。
他指出,新股發行常態化以來,企業上市周期已經大幅縮短、上市預期比較明確,證監會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優化審核工作,提高審核效率,積極支持科技實力突出、創新能力強、業績增長快的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上市。
同時,IPO發審監管將更嚴格。
“IPO發審節奏大變的可能性正在減少,盡管輿論就相關問題討論的非常熱鬧,證監會近期動態性地調整發審節奏潛臺詞就是不會將IPO停擺。在這個基礎上,證監會毫無疑問將會在下半年更關注擬IPO公司的質量。”中信證券一位投行部人士說。
上述人士的表述,如果按照宣昌能講話中的觀點便是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可以預見下半年IPO發審通過率仍將持續走低。
除了IPO和并購重組這兩項近期市場高度關注的話題外,證監會的另一條主線則是監管稽查,證監會今年以來的高壓姿態勢必也將延續至下半年。
姜洋在培訓會和陸家嘴論壇兩個場合的發言均涉及證監會進一步的監管態勢。
他指出,實踐證明,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規范了市場秩序、凈化了市場生態環境,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證監會將繼續保持監管定力,改進監管方式,繼續把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推向深入。
事實上,記者也從接近證監會稽查的人士處了解到,下半年還將將集中開展打擊IPO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中介機構違法、操縱市場等專項執法行動,并且適時公布一批重點案件的情況。
拋開具體的政策和監管動向而言,從各位證監會高層的發聲來看,下半年防控金融風險仍是證監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劉士余在證券業協會會員大會上提示各類證券經營機構必須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重要位置,共同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穩定的市場環境。
姜洋也在陸家嘴論壇上不斷重申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政策“碰頭”疊加,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于證監會來講,最終的使命就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無論是從嚴監管還是延續去杠桿的態度,在最終的層面上都是服務于這一目標的。因此要理解證監會的監管動向,首先要明白這一項證監會的底線。”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首席經濟學家6月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