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 10:0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渤海證券自2015年7月以來發布多篇研報唱多,強烈推薦中航動力(已更名航發動力),研報稱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制造出國產航空發動機已經上升至國家意志。
“渤海分級匯金25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B級份額”是渤海證券2015年7月發行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存續期為24個月,可以展期。
新浪財經查閱相關研報發現,渤海證券自2015年7月以來發布多篇研報唱多,強烈推薦中航動力(已更名航發動力),研報稱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制造出國產航空發動機已經上升至國家意志。從“兩機專項”到計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公司,無一不預示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將得到空前的支持與發展。
并表示看好航發動力的資產注入,稱盡管公司已經整合了大部分的航空發動機資產,但目前仍舊有部分發動機資產和科研院所未能裝入,隨著中航工業集團資本運作的逐漸深入,預期未來發動機資產注入公司的概率仍舊較大。
預估2015-2017年公司的EPS分別為:0.56、0.69和0.79元/股,維持對公司“增持”的投資評級。
但在渤海證券的大舉唱多下,航發動力的股價走勢卻不盡如人意,自2015年7月達到相對高位后,股價便一路下滑,至今已接近腰斬。
其實這并不是渤海證券第一次遭遇客戶的投訴。早在2015年,有投資者向媒體爆料稱,渤海證券一款打新集合理財產品導致自己1000萬投資虧損近六成,但渤海證券資產管理總部項目經理則表示,產品設計并沒有問題,24倍杠桿產品證監會也沒有明確禁止,而且這名投資者所購買的集合理財產品并不是同期內虧損最多的。
合同與實際操作的巨大差異,對客戶風險告知的缺位,令市場對于這家券商的業務能力產生質疑。讓人不禁發問,渤海證券對客戶的風險提示和內控方面,是否存在不完善之處?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