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10:3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克而瑞樂葦旅游地產運營商平臺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旅游地產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旅游地產在經歷2012年至2014年的井噴式發展、2015年低迷回落以及區域格局逐步飽和的大背景下,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旅游地產實際完成投 資額高達12997億元,項目數量增速有所下降,但較2015年下降幅度有所減小,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旅游地產項目的開盤總數累計達到為8919個。
報告認為,盡管旅游投 資火熱,但仍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無法打通旅游產業鏈,項目缺少發展后力,投 資方與運營方大多停留在單點合作層面等問題。未來“借旅游之名,做地產之實”的模式將難以為繼,旅游地產的競爭將最終表現為整條產業價值鏈上的競爭,全力構建一條獨特的產業鏈,圍繞主題項目運營衍生出前端研發、推廣等以及后端商業、酒店、娛樂等細分領域的鏈條是旅游地產**價值所在。
專注細分領域
致顥投 資創始人、綠都地產集團執行董事趙男男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旅游地產行業很多資金都是從地產行業擠壓而來,原先投 資房地產的機會被關閉,而資本在逐利的情況下,這些錢不可能被閑置,就會流向蓬勃的旅游地產。
前述報告顯示,傳統的資源主導和土地增值主導性項目以及無法保證項目的成功和投 資者的收益,依托于全域旅游、特色小鎮等政策引導及露營地、房車、冰雪旅游、馬術、旅游演藝升級等新興需求引導的新業態旅游地產項目及產品逐漸成為投 資者方青睞的對象。
從2016年新增旅游地產項目所依托的**資源來看,項目數量和用地面積最多的是包含“主題公園”、“游艇碼頭”、“古鎮”等在內的其他旅游地產,分別新增110個項目和6001萬平方米用地,緊隨其后的是“山地旅游地產”,有83個新增項目和4235萬平方米新增用地。
地域來看,以海南、西南、環渤海、長三角、兩廣和閩東南為代表的六大旅游發展高地,發展規模進一步集聚,項目數量占到全國旅游地產總數的88%,分別比2015年上漲了十多個百分點。
克而瑞樂葦創始人胡曉鶯表示,截至2016年底,5403家企業涉足中國旅游地產開發與投 資,且延續了“開發集中度提高”和“專業化程度提高”的兩大特點。不過在旅游地產項目數量、用地規模、建筑總體量方面,小大中企業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并呈現兩極化的趨勢。
此外,胡曉鶯表示,開發及運營經驗豐富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多新入行的企業則是盡可能放大自身優勢,著力在細分領域進行專項深耕。比如需要兼顧日常生活需求和旅游休閑需求的旅游商業成為大家都關注的“行業難點”,約有86.6%的新增項目包含旅游商業,比重較2015年增長30.5%。
內容為王
報告認為,受全域旅游、特色小鎮等政策影響,文化類及康養類產品仍是2017年中國旅游地產熱點,旅游地產開發需要依賴文化來支撐,和文化深度融合是當前和未來旅游地產發展的新方向。
“旅游地產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趕上一個好時機,有時候比你賣的是什么更重要。”易居(中國)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做好旅游地產的關鍵要素包括內容,現在的旅游地產項目數目龐大,如果不把項目先天優勢資源和后天資源相結合,做好主題化產品,很難脫穎而出。
此外他認為要重視個性化服務,從客戶目標需求出發,提供所謂的軟件運營,用心把內容構思好,運營好,同時旅游產業最缺的是一個很好的生態系統,整合在各個方面最專業的團隊,才能整體把控一整個項目。
趙男男認為,大眾旅游已經走過了“去見沒見過的,去玩沒玩過的”這兩個階段,到了第三個階段則是“到另一個地方生活”,因此給來購置地產的人機會,導入人流,旅游地產項目就能成功。而產品設計的層面,空間和場景的設計需要考慮人的行為,內容除了好玩,還要讓消費者參與生產內容,以一個無窮無盡的內容供應去面對無窮無盡的變化需求才是內容的最高境界。
目前旅游地產的生意邏輯和商業模型依舊比較傳統,報告顯示,**利潤來源仍為物業銷售,而近兩年由于旅游地產項目承諾配套未能落實,投 資價值未能體現,導致不少項目的物業銷售逐步陷入困局。
報告認為,應當強化項目運營所帶來的價值,實現旅游地產開發與城市運營、產業結構調整等緊密結合的機制,在此基礎上以不動產的租賃經營、旅游產品門票和輔助收入、商業配套設施收入等形成良好產業鏈,創造多元化盈利模式,才是旅游地產**價值所在。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