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10: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雖然,賈躍亭遠在美國,但“對于樂視移動欠的錢,賈躍亭都認,賈躍亭連房子都抵押了。”正如孫宏斌所說,事件還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雖然,賈躍亭遠在美國,但“對于樂視移動欠的錢,賈躍亭都認,賈躍亭連房子都抵押了。”正如孫宏斌所說,事件還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7月16日下午騰訊公司五位創始人之一曾李青發朋友圈,稱樂視為龐氏騙局,由此引來多位大佬轉發點贊,傅盛也轉發此朋友圈,稱要“頂一下”。與此同時,也不乏大佬質疑,最直接的莫過于“中國好老鄉孫宏斌”,他認為“我們應該有寬容失敗的環境和氛圍,支持老賈義無反顧的企業家精神”。秦朔則指責曾李青“先要學會好好說話”。
從外界對其“蒙眼狂奔”的評價來看,對于賈躍亭的“盲目投資”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但可否就此斷定樂視是一個“龐氏騙局”就值得懷疑了。
事實上,風險投資本來就有“投資10個項目可能有9個失敗”之說,甚至可以說投資大佬們幾乎都有投資血本無歸的“戰績”,投資失敗在投資界并不意味著是“智商”“職業操守有問題”,作為天使投資的曾李青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問題爭議的關鍵或許在于,“龐氏騙局”與“盲目投資”的邊界究竟在哪里?
所謂“龐氏騙局”,簡單來說,就是金融領域的投資詐騙,騙子許諾高額投資回報率,但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還錢,其本質上都具有自“老祖宗”龐齊身上一脈相承的共性特征。
一是低風險、高回報的反投資規律。騙子們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從不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二是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真正歸還投資者錢。由于無法實現承諾,因此對于老客戶的投資回報,只能依靠新客戶的加入或其他融資安排來實現。三是投資者結構的金字塔特征,即不斷地發展下線,通過利誘、勸說、親情、人脈等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即便是高深莫測的納斯達克前董事會主席麥道夫也免不了落入拉攏下線的俗套。
厘清了上述概念,我們再看樂視就更加清晰了。賈躍亭的錢都是從合法公開渠道融資而來,并未承諾一個超高回報率,更沒有以低風險或無風險來誘騙投資者。并且基本都用于公司實際經營,他投資的領域很多是當下熱門領域,如視頻、影視、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等,包括“樂視模式”,并非完全出于“畫餅”,而是存有實實在在營收,僅2014年樂視全生態業務總收入接近100億元。
時至今日,樂視控股依然有優質資產,如大片土地,這也是孫宏斌17日表態稱資金不成問題的原因所在。雖然,賈躍亭遠在美國,但“對于樂視移動欠的錢,賈躍亭都認,賈躍亭連房子都抵押了。”正如孫宏斌所說,事件還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退一步來說,即便賈躍亭真的在美國不回來了,甚至“從股市套現巨額資金”,也不能說其是“龐氏騙局”,這是很多企業家在資金鏈斷裂時的“選擇”,當然,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有待完善的地方。對樂視“龐氏騙局”的描述,不過是情緒化表達,如果對一家依法經營的公司和企業家,在資金鏈斷裂時隨意扣上“騙子”的帽子,是有失公允的,其既不利于激發企業家冒險精神,也非一個社會合意的結果。
事實上,“龐氏騙局”和“盲目投資”不僅有著十分迥異的特征,而且還有嚴格邊界,那就是對融資是否存在惡意占有,是否真正用于項目投資,事情發生后是否有彌補的意愿及行動。從賈躍亭抵押股權、引入孫宏斌、承諾還錢等言行來看,并不適用于“龐氏騙局”。至于是否涉及法律層面問題,尚不得而知。
當然,類似樂視和賈躍亭的“盲目投資”幾乎與“龐氏騙局”相提并論,這說明我國資本市場在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確實出現了問題。
當前,回應“龐氏騙局”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賈躍亭回國。17日下午,樂視網臨時股東大會現場,賈躍亭未能出席,回國時間待定。如此看來,“龐氏騙局”之說恐怕還會“飛一陣子”。
□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后)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