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810/20170810090244664.jpg)
[盡管贖回甚至清盤是委外贖回大潮中的常態,但積極擁抱監管尋求轉型的基金也為委外提供了另一個思路,開發順應潮流適合客戶產品的做法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的共識]
基金行業委外贖回效應正在進一步發酵:基金產品大額贖回、清盤的情況不斷增多。
進入8月,委外產品到期高峰來臨。第一財經獲悉,盡管一些資管機構采取了多種方式挽留,比如補足當初銷售承諾的預期收益,但很難真正留住客戶,后者更愿意到期不續或者轉投其他優勢產品。
基金清盤創新高
在貨幣政策收緊、“一行三會”協同強監管等政策效應共振之下,銀行體系過往充裕流動性的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并使得流向資管行業的委外業務隨之收縮。委外資金一旦抽身,大額贖回效應下造就一堆迷你產品。
據Wind資訊統計,495只開放式基金(A、B、C等子份額分別統計)在二季度凈贖回份額超過了自身規模的50%,其中的112只基金份額贖回比例超過90%,更有方正富邦鑫利寶等4只基金遭遇贖空,28只基金所剩份額不足1萬份。如今迷你基金在基金市場的數量占比已經超過6%。截至6月底,259只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占已披露二季報的4136只基金的比例約為6.26%。
迷你基金數量增長的同時,清盤基金數量也在增多。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基金清盤的數量多達23只,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2016年全年22只清盤基金的總量,也創出了有史以來基金清盤數量最高的年份。其中,博時基金一家今年以來以四只基金清盤,摩根士丹利華鑫、德邦基金、銀華基金旗下各有兩只基金清盤。
第一財經聯系博時基金詢問近期該公司旗下博時錦祿等三只緣何清盤,該公司回應以公告為準。8月1日,是博時錦祿純債基金公告宣布清盤的日子。自2016年11月8日成立以來它只維系了約9個月“壽命”。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為定制基金,造成迷你化并清盤的始作俑者正是定制客戶的資金出逃。
截至6月末,博時錦祿純債資產凈值為1132.58萬元,自5月5日以來至2017年6月30日出現了連續20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在二季度份額凈贖回1.8901億份至1115萬份。3月1日,該基金單一定制客戶持有份額為19999.9萬份,到了6月30日份額降至1099.9萬份,但仍是第一大持有者,持有份額占比98.64%。
進入三季度,博時錦祿基金似乎再度發生較高比例的贖回跡象。7月25日,博時錦祿基金凈值發生劇烈波動,單一交易日大跌3.5%。然而,這一交易日基金重倉券種15國開01(150201)僅小幅波動(據二季報信息,15國開01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88.29%)。體量短期的劇烈下滑為8月初的清盤埋下了伏筆。
分類來看,債券型基金成為了基金清盤的高發地帶,今年以來有14只債券型基金相繼清盤;其次7只混合型基金,其中的5只為偏債基金;QDII基金清盤兩只。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最近迷你基金清盤跟監管風向有重要關系。該人士稱,近日收到監管指導意見: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總數超過10只,所申報產品都不再受理;同類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3只,同類型產品也不再受理。
二季報顯示,截至6月末,在最近的清盤大戶中,博時基金旗下有10只產品規模低于5000萬,其中博時泰和、博時上證企債30ETF、博時裕和、博時錦祿、博時聚享5只為債券型基金。在近期一口氣清盤了博時錦祿等3只債券型基金后,博時基金旗下迷你基金數量低于10只,單一類型的低于3只,近期的債券型迷你基金數量僅有博時泰和、博時上證企債30ETF2只。
除了博時基金外,截至6月末,海富通基金旗下9只基金資產凈值少于5000萬。在8月4日,該公司對旗下海富通雙利的債券型基金進行了清盤。
委外潮起潮落
在基金行業,說起貨幣基金,市場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天弘基金,天弘旗下余額寶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最大貨幣基金。而說起扛起委外大旗的基金公司則當數銀行系基金,比如工商銀行(5.540, 0.00, 0.00%)旗下的工銀瑞信、建設銀行(6.700, 0.00, 0.00%)旗下的建信基金以及中國銀行(3.980, 0.00, 0.00%)旗下的中銀基金,過去一年多來接連推出百億規模的定制型基金震懾業內。
雖然在“一行三會”強監管的基調下,這些基金的股東方委外業務有所抑制;但鑒于這幾家大行均是國有大行,各項風控指標一直以來名列行業前茅,顯然受強監管的沖擊并不大,這也為未來相關基金公司的委外業務提供了底氣。
據基金業協會統計,二季度工銀瑞信月均公募管理規模為7095.52億元,位列第二大基金公司,較第三名易方達基金多出了近3000億元的體量;反觀一年前,工銀瑞信剛剛擠進行業前三,公募規模僅為4500億元。
在委外繁榮時代,也有非銀行系基金彎道超車,其表現甚至超越了銀行系基金。比如,來自深圳的博時基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在中國基金市場總共發行的1151只基金中,博時基金一家就發行了79只產品,首發募集總規模約508億。截至2015年末,博時基金以1982億的規模排名行業12位,而到今年二季度公募規??焖偕仙?670.83億元,一年半時間里規模接近翻番,排名行業第四。
從股權結構來看,博時基金五大股東有招商證券(17.940, 0.00, 0.00%)、中國長城(8.840, 0.00, 0.00%)資產、天津港(13.170, 0.00, 0.00%)集團、上海匯華實業、上海盛業股權投資基金,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9%、25%、6%、12%、6%。五大股東中沒有銀行、保險之類的委外大金主。
2015年7月14日晚間,招商銀行(25.540, 0.00, 0.00%)發布公告,公司副董事長張光華因工作調動,辭去公司副董事長等職務。其后不久,張光華加盟博時基金出任董事長職務。張光華的任職履歷顯示,除了招商銀行的任職履歷外,還擔任過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廣東發展銀行行長以及永隆銀行副董事長等與銀行業務資源有重要關系的職務。這在業內看來,銀行體系“強人”加盟正是成就博時崛起的一大重要因素,其表現甚至超過了同城的招商銀行嫡系子公司招商基金。
銀行委外資金進入公募基金的平臺多為固定收益產品,這也推高了相關基金公司非貨幣基金的規模。來自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博時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2017年二季度月均規模為2542.84億元,排名行業第二。而在張光華上任不久的2015年末,博時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僅為963.6億元,行業排名13位。一年半時間,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的非貨幣基金規模增幅超過163%。
“張總(張光華)是頂著招商銀行副董事長的頭銜空降博時的,他在銀行系統人脈廣。”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然而,委外退潮對基金行業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一些委外業務大戶也成了高比例贖回(包括到期不續)集中營。截至6月末,博時基金旗下23只基金(子份額分開統計)二季度贖回比例過半。博時現金收益B單季贖回規模高達90億份;博時穩健回報A、博時雙債增強A、博時聚潤純債、博時安譽18個月、博時安榮18個月贖回規模較大,分別凈贖回20.15億份、66.475億份、19.98億份、23.15億份、20.91億份。
另一些委外產品大戶同樣遭遇了較大的贖回壓力。大成基金旗下10只基金在二季度贖回比例超過50%,工銀瑞信9只、廣發基金15只、華夏基金15只、鵬華基金21只、天弘基金15只、招商基金20只。
退潮效應進一步顯現
種種跡象顯示,委外贖回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2016年是委外業務的爆發之年,但真正的高潮期始于2016年8月。以基金發行數量衡量,前7個月月均發行數量約為50、60只,但到了8月份發行勢頭猛然提速,基金發行數量從7月份的59只驟增至123只,而8~12月期間平均每月有140只基金發行成立。
江蘇一家城商行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稱,在自身資金并不充裕的情況下,該公司多數委外產品到期后不會考慮再續;少部分還在投向資管產品的,也會重點考察過往業績和產品設計是否應景。
上述深圳公募內部人士續稱,產品到期若業績不達標,基金公司還想留住委外資金,大概率是要補足委外機構的“收益缺口”,如果退回管理費還不夠,則有可能要自掏腰包。當然,碰到強勢的委外金主,即便該補的都補了,它還是要走。
江西一家城商行交易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資管機構補給銀行收益缺口并非是真金白銀地掏出現金,而是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比如進行回購交易,券商資管通過回購交易將資金以低成本(比如3%年化收益)拆解給委外客戶,后者又將融到的資金購買該券商指定的理財產品,高出3%的無風險收益就是委外金主獲得的“收益缺口”。
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負責人稱,基金公司也可以通過回購交易或者購買同業存單等方式來進行類似交易,但前提是要通過監管穿透?;鸸酒煜仑泿呕鸹蛘咭恍﹤突鹪谶M行上述交易時必須分散配置,否則本身規模有限的單一產品大比例進行上述交易極有可能無法通過監管穿透這一關。這也意味著,大型基金公司騰挪的空間較大,它可以通過旗下多只產品以“分散配置”的方式進行上述交易,而小型基金公司本身規模有限,如果沒有股東扶持則根本無法補足委外客戶的收益缺口。
上海一家非銀行系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最近該公司都沒發行過委外類型產品。“我公司主要的委外業務來源是城商行等中小型銀行,受監管政策變化的影響較大。”
定制基金殼資源的自發清盤一方面說明委外業務出現收縮之勢,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泛濫的固定收益產品殼資源絕非委外金主的珍視品種。第一財經從上海、北京和廣東多家基金公司處獲悉,近期監管收緊了對于混合型基金的批復,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的以打新為主的混合型基金都未被批復。而今,這類產品成為了委外金主的偏好之物。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華東區域總監謝軍(化名)對第一財經稱,隨著股票市場的回暖,基金發行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如果偏股型基金在四大行發行,基本不用擔心成立問題。
“現在很多委外資金想定制打新產品,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殼。單一定制不到,拼單也難。”謝軍表示,“如果現在批下來一只打新主題的混合型基金,起碼要募集50億以上。”在謝軍看來,靈活配置基金做打新產品是最合適的,其倉位可在0~95%之間隨意調節,行情好的時候加大底倉配置,反之則減少;股票型基金有最低80%倉位限制,對于機構客戶來說顯然風險太高;債券型基金的話,大規模的打新貢獻度不高,而債券也不景氣,很難達到預期收益;小規模債券基金,可能還不符合6000網下申購的股票市值的門檻。
回歸資管本質
盡管贖回甚至清盤是委外贖回大潮中的常態,但積極擁抱監管尋求轉型的基金也為委外提供了另一個思路,開發順應潮流適合客戶產品的做法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的共識。
“擁抱監管”的一個表現是,機構對委外的定義,有別于之前的公募委外,更多是“基金專戶”或“券商資管產品”。這部分產品,由于公募基金等主動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強于銀行,加上銀行對成本的覆蓋需求,委外基金并非是“走入末路”。
Wind資訊統計便顯示,截至目前中銀豐實定期開放、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光大尊盈半年等多只債基的有效認購戶數皆為2戶,且均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高度疑似委外定制基金。另外,也有多只疑似定制基金正在發行中。
業內人士指出,委外是否贖回,還要看委托人對債券市場后市如何看,在目前市場收益率水平已經大幅調整,風險釋放后,委托人贖回委外的動力已經減弱,實際影響或低于預期。從債券品種上看,委外贖回可能對中低評級債券影響更大。
“對于委外的未來,我們依然看好。委外的出現本身符合優勢互補的市場規律,在監管的約束下,大量委托人回歸理性后,委外會走向穩步健康發展。投研整體實力強、投資表現穩定優秀的資管機構將成為下一輪委外發展的受益者。”融通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張一格表示。
“我們的一些委外客戶一簽都是簽三年以上,考核都是以年為角度的,不會在乎一個月一定要做得怎么樣,特別這是一些相對比較穩定的資金,也不會說資金一緊就要走,或者短期跌一點就走,這也不會。總體而言,整個委外趨勢肯定是收縮的。但是我們這邊比較穩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大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另一家老牌公募投研人士也向第一財經透露。
“委外金主都是很強勢的,完不成自己的任務指標,其實說什么也是白扯。其實我們公司在委外屬于母公司的量不到五成,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好。長期來講,本質上還是看投資管理的能力。”某銀行系公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作為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大的起伏和變化并不會改變這個行業。哪怕出現金融危機這樣大的波動,它的結果是什么?金融資產縮水,但縮水的這部分資產誰來管理?還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本質上看,資產管理公司做的是一個中間業務,如果能夠做出一些特色和價值,在幾經起落后,一些會慢慢被淘汰了,存活下來的就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大。”一位北京公募基金固收負責人也表示。
總體來看,委外業務大幅收縮的大背景下,委外資金變得挑剔,優秀的業績以及合適的產品設計成為了它們的重要考量方向。
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鼓勵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通過標準化大類資產配置服務參與資產管理活動。銀行、保險等機構更為貼近、了解投資者。結合投資者需求,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對公募基金產品進行二次選擇,為投資者提供跨生命周期、經濟周期的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是這類機構投資者的重點發展方向,前景極為廣闊。建議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類資產配置機構及產品的相關法規,通過功能監管,允許機構投資者申請大類資產配置牌照并核準其發行相關產品,為資本市場引入真正穩定的長期資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