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828/20170828101339341.jpg)
在國內豬肉價格一路下跌的情況下,整個豬肉產業鏈上下游都深受不同的影響,這種現象被行業人士稱為“豬周期”。
作為從事豬肉屠宰和加工的巨頭企業——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匯發展”,000895.SZ)也未能幸免。
不過豬肉價格的下跌,對畜牧養殖企業是利空,而對下游豬肉加工企業而言,意味著生產成本將大大減少。
令人疑惑的是,以豬肉屠宰和加工為主業,本應享受成本下降紅利的雙匯發展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再次出現雙降現象。
目前,新一輪豬肉價格下行行情已經到來。同時有分析人士表示,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化程度很高,只要沒有獲得市場定價權,“豬周期”對于任何一家養殖企業的風險都會存在。對此,雙匯發展是否已做好應對本輪豬肉價格下跌的準備?有著怎樣的應對措施?其為何沒對業績下降做出解釋?
另外,多位高管的離職對雙匯發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其主營業務的發展狀況又如何?針對以上問題,記者撥打雙匯發展董秘辦電話,相關工作人員告知會回復,但截止發稿前并未收到只言片語。
業績雙降另有原因
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雙匯發展的營業收入為240億元,和去年同期255億元相比,降幅約6%;凈利潤約為20億元,與去年上半年的22億元相比,跌幅超過11%。
究其原因,雙匯發展不僅沒有在半年報中做出解釋,而且也沒有就記者的這一問題作答。
不做解釋,并不代表找不到相對應的答案。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生豬存欄40350萬頭,同比增長0.4%;生豬出欄32183萬頭,增長0.7%,養豬行業呈供應相對寬松的特點。
自2016年底豬價下跌開始,散養戶有壓欄現象,但隨著豬價持續下跌,壓欄生豬集中出欄,供應量增加。同時,各地環保監管部門延續對不合規豬場的清理力度,上半年出現生豬集中出欄現象。
同時,據農業部相關報告顯示,生豬價格由2017年1月每公斤18.35元連續19周下跌至6月每公斤13.58元左右,同比下跌29.6%。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豬價下行周期確實對行業內公司業績造成了不良影響。不過除了外因,雙匯發展的內因或許值得好好研究。
從公司自身來看,今年5月8日,雙匯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副總裁劉清德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表示因個人原因請求辭去所擔任的公司副總裁職務。此前,公司副總裁宋保國和副總裁李紅偉都提交辭職報告,均表示因個人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位的辭職公告中,雙匯發展都表示“這是個人原因”,將“另行其他安排”。至于具體什么安排,雙匯發展沒有做出解釋。
另外,目前雙匯發展進口的豬肉約占中國進口豬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豬肉進口商,公司很大一部分依賴于進口豬肉。在2016年豬肉價格一路飆升之際,雙匯的經營利潤沒有受到較大影響,因為2016年國際豬肉價格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主打產品反響平平
有分析人士指出,雙匯發展的三位副總裁紛紛離職,這或許與與雙匯發展需要的發展冷肉食品與高檔高溫食品的預期不達標有關。
該人士還表示,近年來雙匯一直重視肉制品的發展,卻始終沒有太大的突破,雙匯近年來一直主打高端產品和美式,但目前看來市場反響平平。
申萬宏源(6.080, 0.21, 3.58%)研究報告指出,從毛利率水平來看,雙匯發展毛利率最高的是高溫肉制品,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30.5%;最低的是生鮮凍品(屠宰),2017年上半年僅為6.65%而已。
雙匯發展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作為高毛利潤的肉制品業務。上半年在成本上升3.32%的情況下,總體經營收入下降0.21%,其中高溫肉制品成本上升3.09%,營業收入下降0.37%,毛利率下降2.34個百分點;生鮮凍品的成本下降8.93%,營業收入下降7.15%,毛利率則上升了1.82個百分點。
查看過去三年雙匯發展的半年報發現,2014~2016年,雙匯發展傳統業務高溫肉制品業務的收入連續三年下降,累計降幅為11%。相比之下,生鮮凍品收入連續三年增長,累計增幅達69%。
具體來看,生鮮凍品的毛利率很低,在歷史上很少超過10%。而火腿腸和午餐肉等高溫肉制品的毛利率高,而且提價能力還不錯,此類產品的毛利率基本在10%~15%之間。高溫制品的毛利率上升主要是靠提價,但收入卻出現下降,這說明其銷量在下降,進一步說明,消費者對高溫制品對興趣越來越低。同時,在這一類別市場中,各廠商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進口豬肉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國內豬肉價格下行周期,雙匯發展大量依賴進口豬肉的弊端顯現出來了。有數據顯示,2017年國際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約30%,較2016年年底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國際豬肉價格達到了1.2萬元/噸。雖然仍低于國內市場價格,但考慮到運費等額外費用,國際豬肉的成本已經接近于國內。并且,在今年5月份,國際豬肉的價格成本已經有超過國內的跡象。
對于目前的雙匯發展而言,最為頭疼的應該是當美國的豬肉價格高于國內時,如何在本土消化產能。畢竟美國豬肉在國內飽受爭議,業內人士表示,進口豬在破壞行業內的價值秩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