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3 10:20 | 來源:未知 | 作者:徐蔚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今年的IPO熱潮中,中介機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中近一成被中介機構作為費用收入囊中。
那么,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機構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9月落下帷幕,2017年前三季度IPO情況浮出水面。在券商投行中,誰家IPO項目最多?誰家過會率最高?
廣發保薦33家數量奪魁
2017年前三季度,眾多保薦機構在IPO業務上斬獲頗豐。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廣發證券(18.880, -0.10, -0.53%)年內共保薦了33家企業上會,其中26家通過審核,兩項數據均列所有券商之首。緊隨其后,海通證券(14.790, 0.02,0.14%)、國信證券(13.820, 0.02, 0.14%)、中信證券(17.990, -0.01, -0.06%)和國金證券(11.690, 0.01, 0.09%)的保薦數目均超過20家,占據前五。
從2016年開始,廣發證券IPO承銷業務就呈爆發式增長,廣發證券投行業務板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38億元,同比增長33%;全年共完成16家IPO主承銷項目,行業排名第二。
安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預計,廣發證券2017年可實現投行業務收入47.86億元。照此計算,該項業務收入水平將比2016年增長74.8%。
招商證券(20.390, -0.15, -0.73%)通過率墊底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證監會共審核公司首發申請395家次,其中328家通過,通過率為83.04%。而2016年同期審核了164家次,通過率卻達到92.07%,高于2017年近9個百分點。
具體到每家投行的通過率,《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上會IPO項目數超過5個的券商,僅有兩家通過率達100%,分別是中金公司和東方花旗證券。
有100%通過的,自然也有成績墊底的。
IPO提速背景下,監管層審核的嚴格程度也明顯提升,IPO被否企業數量上升。截至三季度末,在上會數量超過5個的券商中,招商證券以66.67%的通過率墊底。
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今年以來招商證券被否的項目共5家,僅在9月13日的IPO發審會上,招商證券保薦的項目就有3家被否。而其中,有2家被否公司均來自招商證券同一名保代。資料顯示,該保代在2013年通過保薦代表人資格考試,這次是其注冊為保代后首次在保薦書上簽字。
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偶然事件背后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在經歷3個項目同時被否后,招商證券已然成為今年被否項目最多的券商之一。公司在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必須反思。”
▲前三季度IPO未通過企業名單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做得越多,風險越大
業內人士分析稱,不同券商投行通過率的差異反應出管理理念和內控程序的差異。中金公司和東方花旗證券在業內一直頗有口碑,擁有完善的內控制度,過會概率高體現出兩家公司專業能力較強。而招商證券投行業務風格較為激進,不只是今年,往年的通過率在行業內也處于較低水平。
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今年審核趨嚴,做得越多,風險也越大,投行挑選項目應該注意‘避雷’。如果保薦的IPO項目連續出現問題,保薦券商的業務能力將受到質疑。像今創集團(0.000, 0.00, NaN%)這種涉嫌財務造假的,如果性質嚴重,中介機構可能還需要負連帶責任。”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發行人如果刻意隱瞞真實情況,投行的盡職調查難度將大幅增加。
上述投行人員進一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挑選項目的邏輯是精選項目,寧缺毋濫。強監管需要投行人員更加盡職,嚴守職業道德和規范,承擔起資本市場‘看門人’角色。”
“客單價”高低相差14倍
做了這么多IPO項目,哪家投行議價能力最強?
記者發現,承銷和保薦費用收入最高的一單,還是來自招商證券。
收入最高
7月31日,電連技術(114.860, 0.80, 0.70%)(300679.SZ)登陸創業板,新股募集資金為20.32億元,但上市發行費用花掉了1.72億元。其中,招商證券的高額保薦承銷費達1.57億元。
收入最低
收入最低一單來自興業證券(8.360, -0.01, -0.12%),費用僅為1020萬元。此項目公司為至純科技(20.780, -0.18, -0.86%),是一家做專用器械的公司。
這樣算來,單筆最高承銷保薦收入是最低承銷保薦收入的15倍有余!
據統計,2017年IPO承銷保薦費用超過一個億的還有3家企業。分別是蘇墾農發(15.880,0.18, 1.15%)(發行費用1.35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2億元)、中原證券(9.280, -0.04,-0.43%)(發行費用1.3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3億元)和中國銀河(14.810, 0.02, 0.14%)證券(發行費用1.32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家費用超過一個億的企業都是主板上市企業,發行費用占募資總額的3.2%至5.6%。而電連技術是創業板企業,承銷保薦費率高達8.5%,發行費用近兩億,費用之高業內罕見。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