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10:53 | 來源:未知 | 作者: 肖達明 岳 琦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0月17日,商業城(13700,-001,-007%)(600306,SH)公告顯示,沈陽鐵西百貨大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西百貨)作為多年來商業城的主要
這一行為的背后,是商業城長期經營窘境未得到根本改善的現實。
拿優質資產做擔保
商業城在公告表示,公司擬以自有房地產及土地使用權作抵押,同時以持有的鐵西百貨99.82%股權提供質押,向盛京銀行申請綜合授信額度,總額為人民幣11.2億元,期限一年。最終授信額度與期限依相關合同為準。
商業城已經不是第一次向盛京銀行申請授信,同一公告顯示,2016年時商業城曾向盛京銀行申請人民幣14億元的授信額度,期限三年。但經盛京銀行審批后,實際批復人民幣10億元授信額度,期限一年。隨著這一授信額度即將到期,商業城表示根據公司實際狀況及經營發展需要繼續申請授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用于擔保的財產價值都不低。其中包含10.34萬平方米的房產,賬面價值9.6億元;1.56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3.3億元。兩者合計12.89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以質押的鐵西百貨股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對于商業城來說,鐵西百貨可謂其業務“堡壘”。2016年年報顯示,當年統計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一共5家,盈利情況分別為:商貿公司國聯家電實現凈利超50萬元,鐵西百貨獲得524萬元的凈利潤,其余3家企業都為虧損。商業城也認為,鐵西百貨是其利潤的重要來源。
2016年商業城營業收入為9.67億元,其中鐵西百貨的營收就超過5億元,占比超50%。從資產價值上來說,公司2017半年報顯示,鐵西百貨凈資產達2.86億元,而其余四家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凈資產在負1832萬元到正319萬元之間不等。
流動性承壓
近年開始,商業城多次抵押固定資產獲取授信額度。2016年12月,商業城將其營業樓的7層以及營業樓二期在建工程抵押給盛京銀行共獲取了10億元的授信額度。更早一點的2015年,商業城還將鐵西百貨大樓地產連續兩次抵押給中信銀行(6.350, 0.00, 0.00%),獲得超3億元的授信額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商業城的固定資產期末余額為11.23億元,而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固定資產就超過了10億元,受限原因都是為申請授信進行抵押。
多次獲取資金的背后是公司流動性的緊張。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商業城的流動比率以及速動比率分別由0.31和0.25降低至0.10和0.05。今年半年報顯示,其流動資產已經不及流動負債。而在此情形下申請到的授信額度由于只有一年期,對于這些額度的使用將直接影響到短期負債。
此外,從經營業績層面看,商業城也已經走到了關鍵性的節點。
由于2016年扭虧為盈,此前因連續兩年虧損“披星戴帽”的商業城在今年實現了“脫帽”。記者梳理發現,2006~2016年,商業城業績為正的年份全部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而今年上半年,商業城扣非后歸母凈利仍為負,依靠出讓盛京銀行股權獲得正向業績。
如果經營面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商業城的危機仍難以解除。2016年,商業城在公告中表示:“沈陽消費市場實體店經營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及公司歷史負債較重帶來的營業收入下降、業績惡化使公司經營倍感壓力,加之受國內經濟尤其是區域內發展增速放緩影響,消費不振,公司面臨異常激烈和殘酷的競爭環境。”
保殼壓力巨大的2016年,為了緩解償債壓力,商業城一度擬將鐵西百貨股權出售,卻受限于此前為獲取授信簽下的有關協議,因未能獲得盛京銀行等金融債權人的同意函而告吹。此外,商業城2016年原擬通過增發股票并購,入局租車業務,但增發事項卻由于標的企業持續盈利能力有重大不確定性等原因,被證監會不予核準。
10月17日下午,商業城董秘辦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仍未發生大的變化,暫時也沒有新的重組計劃可供披露。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