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10:0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IPO發審常態化之下,首發企業數量的增加也帶來了首發企業類型的豐富,這其中銀行業上市企業的數量突飛猛進。
IPO發審常態化之下,首發企業數量的增加也帶來了首發企業類型的豐富,這其中銀行業上市企業的數量突飛猛進。
2016年之前,上市銀行數量為16家。2016年江蘇銀行(600919.SH)上市打破了此前6年A股無銀行上市的局面。當年,共有9家銀行完成上市,上市銀行數量激增至25家。
2017年銀行上市腳步慢下來,至今沒有一家完成IPO上市(以獲取批文的時間計算)。但排隊銀行的增量突飛猛進,今年以來共有14家銀行排隊擬IPO,其中絕大部分銀行在2016年12月以后提交申請材料,地方銀行成為絕對主力。
根據梳理的材料,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越來越多的區域銀行正在組成上市梯隊,2018年或將迎來銀行業、尤其是城商行和農商行批量上市的大潮。
11月14日發審會上,今年首家上會并過會的銀行出現,成都銀行順利過會。
江蘇儲備庫
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企業情況顯示,截至11月16日,滬深兩市排隊銀行數量較此前有所增加,已達13家(成都銀行過會不再重復計算)。
其中,蘭州銀行、青島農商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6.5, 0.00, 0.00%)、鄭州銀行(0,-4.50, -100.00%)以及江蘇大豐農商行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哈爾濱銀行(0, -2.29,-100.00%)、威海市商業銀行、西安銀行、長沙銀行、浙商銀行(0, -4.20, -100.00%)、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江蘇紫金農商行則擬在上交所上市。
另外,徽商銀行(3.97, 0.02, 0.51%)目前仍處于“中止審查”狀態。其中,浙商銀行和江蘇大豐農商行為11月初才進入IPO排隊名單的銀行新面孔。
可以發現,擬上市銀行的區域分布越來越廣泛,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的整理,目前排隊的13家銀行分別來自8個省,其中山東和江蘇兩省的擬IPO銀行最多,各有3家。
事實上,2016年以來銀行上市潮受益的最大地區便是江蘇,江陰銀行(002807.SZ),張家港行(002839.SZ)等多家銀行在此期間上市,而擬IPO銀行儲備中,江蘇也同樣名列第一位。
與此同時,在排隊的擬IPO銀行中出現了新區域的面孔,蘭州銀行西安銀行分別在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提交申請材料,這也是擬上市銀行儲備中首次出現西北地區的銀行。
“相較于江浙地區資本發達,銀行股東實力強勁,西北或者欠發達地區的銀行對通過IPO補充資本充足率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位國泰君安(17.3, -0.12, -0.69%)銀行業分析師分析到。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區域的銀行在這一波擬上市銀行的影響下選擇IPO融資。
港股回歸
除了分布區域日漸豐富,今年另一項銀行業擬IPO的重要趨勢是H股銀行回歸A股融資,其中以農商行和城商行居多。
11月初公布招股書的浙商銀行便是這一類代表。資料顯示,浙商銀行2016年3月底登陸H股,募資資金為97.6億人民幣。
實際上,浙商銀行在港公開發售部分的認購未足額,僅達56%,其最終能夠順利上市依靠的是基石投資者。不少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都與浙商銀行相似,經歷了H股上市“破發”和價值長期被低估。
因此,盡管就募資金額規模來看,H股較A股市場具有一定優勢,但在估值以及后續資本運作方面,A股則更具吸引力。
一位中金公司(17.48, 0.14, 0.81%)投行部的人士在同研究員交流時指出:“如果追求的是募資規模,香港毫無疑問會募集到更多的資金,但這背后則是要承擔更低的估值以及發行更多數量的新股。”
東北證券研究員胡文豪也特別指出:“相同募資規模下,同樣一家公司可能在香港增發了10億股,而A股只需要發行3億股或5億股,單是從每股價格而言,A股市場賣的價格更高。”
因此,對眾多希望能夠補充資本充足率的銀行而言,先期轉道香港市場募資,隨后開啟“A+H”的計劃或是最優選擇。
事實上,這種謀劃也正在成為趨勢,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目前在港上市的地方銀行絕大多數已開始籌備A股上市,有的已進入首發排隊名單,有的已進行輔導備案。
與此同時,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了解到,監管層未來將會進一步推動更多企業完成“A+H”雙軌制的兩地上市框架。
前景不明
盡管在近兩年擬IPO以及完成IPO的銀行不在少數,但從整體情況來看,銀行的上市之路依然曲折。
此次成都銀行成功過會便經歷了幾番波折。根據研究員整理的情況,成都銀行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7月兩次沖擊A股市場,但最終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都選擇了中止IPO。
不僅僅是成都銀行,在今年排隊的擬IPO銀行中,撤回材料和長期中止審查的銀行也不少。
2017年2月,盛京銀行在排隊數月后,等到了證監會“已反饋”的通知,這也意味著如果順利,數月之后,盛京銀行完成招股書預披露后很快就能上發審會。但在一季度末,盛京銀行選擇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
在此之前盛京銀行已經為沖刺A股做了數年的準備,但股權分散,股權結構長期不穩定等事情一直阻礙著盛京銀行的上市之路。
因此,此次成都銀行過會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具有參考性的依據。
發審委針對成都銀行提出了有關“不良貸款率”,“理財產品、應收款項類投資、表外投資等各類產品運行的總體情況”,“經營業績下滑”,“與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是否存在資產互換,變相降低不良資產率的情形”等幾方面問題。
結合2016年發審委的審核情況來看,上述這些問題是監管層對于銀行上市最關心的幾類問題。而集合目前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的大背景,銀行的這些專屬問題或是其能否上市的生死線。
“部分快速擴張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急需通過IPO來補充資本金。但相應的這些銀行業務過于集中,股權結構不穩定或者不清晰以及資產質量不容樂觀等因素都是監管層不愿放行的原因。”前述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認為。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隨著擬IPO銀行的數量越來越多,在目前新發審委從嚴審核的趨勢下,部分銀行的上市前景并不樂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