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10:36 | 來源:未知 | 作者: 郭璐慶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盡管億利資源集團“違約”被證實是虛驚一場,但接連爆發的兌付危機還是令交易員及基金經理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資金有望加速從表外回歸表內,清理通道和穿透式監管等可能會降低債市加杠桿能力,信用債負債端的穩定性可能面臨考驗,信用利差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研究主管陳志新向第一財經表示。
信用風險密集
11月21日,上清所發布公告稱,當日是億利資源集團201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下稱“14億利集MTN002”)的付息兌付日,截止日終仍未足額收到億利資源集團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14億利集MTN002”發行總額為15億元,利率7.5%,期限為3年。
不過,據第一財經了解,此事乃虛驚一場。此次款項未能及時足額兌付系公司內部資金劃轉的過程出現了問題,截至21日收盤,“14億利集MTN002”15億本金已償付了12.47億,目前剩余款項已經劃轉至上清所。
22日,上清所發布公告稱已足額收到億利資源集團“14億利集MTN002”的付息兌付資金,并完成了該期債券的代理付息兌付工作。
盡管如此,對信用風險及兌付危機的擔憂,仍讓交易員及基金經理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近半個月來信用事件頻出,與違約相關的也有幾起。諸如青松建化大幅調升公司債票面利率后仍被回售14億元,12月面臨兌付挑戰;11月14日,博源集團公告,由于目前公司資金緊張,“12博源MTN1”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21日晚間,中債登公告,“12博源MTN1”應于當日兌付,但截至營業日終,未收到發行人的應付兌付資金,無法代理發行人向持有人兌付;此外,億陽集團10月起被聯合大幅下調評級,且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等。
分析人士指出,當下信用市場主要風險集中在經營流動性風險層面。主要因為當前資本市場利率高企、信貸市場規模也受到制約,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融資規模受到壓力。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爆發兌付危機的案例,容易出現在前期杠桿較高、經營不規范的企業,因為其隨時面臨財務角度的流動性問題,并可能因為債務較為集中導致被動擠兌風險。
“未來的重點在于如何深入挖掘個體化特征以及提高信用研究員技術積累,并從整體風險暴露的角度尋求策略上的支持。”有信用債研究人士直言。
陳志新也告訴記者,從宏觀基本面看,整體在偏穩定的格局上,前期周期性行業的風險得到釋放,信用債市場的信用風險與2016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仍有配置價值
除了要隨時提防“黑天鵝”,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上升也使得信用債受到牽連,并且在資管新規發布后,信用債面臨的宏觀壓力不容忽視。
上周信用債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3~5年期信用債收益率普遍上行的幅度在12~18個基點,由于同期限利率債調整幅度相對較小,信用利差也出現大幅上行,幅度在7~10個基點。
“今年三季度信用債利差曾出現較大程度的壓縮,主要受益于信用債投資者負債端并未出現較大波動,且在震蕩市中市場也更加偏好高票息的信用債。”陳志新稱。不過,前期信用利差壓縮較多的信用債品種,伴隨利率債調整和一級市場發行成本上升傳導,上周滯后性回調。
“進入四季度,利率債短期大幅調整,信用債估值調整慢于利率債,隨著一級發行量上升,一級利率帶動二級估值調整,信用利差有所擴張,擴張幅度較大的是前期壓縮幅度最大的中長久期、中低等級品種。”陳志新表示。
“未來,M2(廣義貨幣)下滑緊信用與資管新規落地形成共振,信用利差或存在調整壓力。”陳志新直言。
“對于信用債,現在衡量信用利差時都站在歷史數據的維度,通過當前利差與歷史水平比較來判斷是否合理,但過度依賴歷史數據。目前看信用債仍有較好的配置價值。”華南一位公募債券基金經理表示,交易盤主導的市場已明顯超調,但仍無法判斷利率頂,信用債調整壓力也在增大。
“之前的分析框架關注點在于信用收縮,但忽略了銀行本身的縮表趨勢,信用債由于成交不活躍,潛在的調整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該公募債券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分析稱。
Wind數據顯示,上周,信用債共發行1015.80億元,發行規模出現了明顯反彈,但凈融資額進一步降低至-246.51億元。
分行業來看,上周大部分行業的發債規模增加,其中采掘、房地產、鋼鐵、公用事業的發行規模都有較明顯的回升,同比增長均超過了30%,交通運輸和有色金屬行業則有小幅回落。
上述公募債券基金經理也認為,“現在對市場難以把控,一個比較好的策略是跟緊市場中位數的久期,據此來調整倉位,這樣能做到保全自身,至少保證直到年末是比較安全的,在看到明顯方向后也可以迅速調整。”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