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04/20180104100605832.jpg)
億陽集團爆發(fā)的債務危機,被視為ST信通(8.520, -0.45, -5.02%)近期連續(xù)跌停的背后推手。隨著ST信通股價呈現(xiàn)出連續(xù)跌停走勢,公司控股股東億陽集團的股權質押也正在面臨著平倉風險。
2017年12月27日,億陽信通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簡稱變?yōu)?ldquo;ST信通”。公司股票于當日起復牌,此后連續(xù)幾日都躺在跌停板上。
股權質押
面臨平倉風險
2018年1月3日開盤,ST信通再度跌停,這已經是該股自2017年12月27日復牌以來的第五個“一”字跌停板。
隨著ST信通股價呈現(xiàn)出連續(xù)跌停走勢,公司控股股東億陽集團的股權質押也正在面臨著平倉風險。公開資料顯示,ST信通的實際控制人為鄧偉,持有億陽集團92.2%的股份,億陽集團持有ST信通32.89%的股份。目前,億陽集團所持ST信通99.98%的股份已經辦理質押登記手續(xù)。
早在2017年12月30日,也即ST信通連續(xù)收出第三個“一”字跌停的時候,ST信通就曾公告,實際控制人的股權質押融資已經觸碰警戒平倉線,正積極采取相關增信措施,債務重組以及引進新的戰(zhàn)略投資者的工作也正在推進。
億陽集團爆發(fā)的債務危機,被視為ST信通近期連續(xù)跌停的背后推手。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控股股東的債務危機沒有根本解決之前,ST信通股價走勢難言樂觀,而一旦股價繼續(xù)下跌,億陽集團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面臨的平倉風險就會越來越大。
股權遭30輪輪候凍結
回溯前情,2017年9月21日,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根據大同證券的申請,將億陽集團持有的ST信通全部2.08億股(其中限售流通股6445.94萬股、無限售流通股1.43億股)司法凍結,期限為三年。彼時,ST信通尚樂觀地表示,由于債務糾紛本金金額較小,目前億陽集團正積極與大同證券進行協(xié)商,爭取早日解除對公司股票的司法凍結。
然而,億陽集團與大同證券之間的債務糾紛僅僅是冰山一角。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tǒng)計,自披露億陽集團與大同證券的債務糾紛之后,ST信通在2017年10月28日至2017年12月27日期間,先后6次發(fā)布了億陽集團所持股份被輪候凍結的消息。截至2017年12月27日最后一次公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億陽集團所持股權的凍結已經為第30輪輪候凍結。
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劉國華告訴記者,輪候凍結是金融、法律方面的術語,是指對已被法院凍結的存款,其他法院也要求進行凍結,只要前一凍結一經解除,登記在先的輪候凍結即自動生效,無需等到新凍結手續(xù)辦理完畢的制度。輪候凍結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所有權人處分資產,使將來判決難以執(zhí)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
“對輪候凍結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多個債主上門,輪流進行討債。”劉國華解釋說,從ST信通披露的信息來看,至少有30個債權人對億陽集團進行起訴,然后法院才對億陽集團所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進行輪候凍結。
債務糾紛知多少?
據悉,億陽集團在2016年繼續(xù)獲得AA信用等級后,成功發(fā)行公司債券25億元。據億陽公司債的受托管理人中山證券在2017年11月份披露,中山證券曾關注億陽集團新增兩起被申請執(zhí)行情況:(1)億陽集團被申請強制執(zhí)行,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已于2017年10月26日立案,執(zhí)行標的為2000萬元;(2)億陽集團被申請強制執(zhí)行,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已于2017年10月26日立案,執(zhí)行標的為1500萬元。
此外,中山證券母公司錦龍股份(17.200, -0.26, -1.49%)1月3日晚間披露,中山證券作為億陽集團發(fā)行的“16億陽03”債的承銷商與受托管理人,代表債券持有人就該期債券出現(xiàn)預期違約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向億陽集團主張本期債券本金、利息、 逾期利息、財產保全保險費、律師費、保全費及訴訟費等費用共計約8.03億元。該訴請已于2018年1月2日收到北京市高院《受理案件通知書》。
ST信通2017年11月18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億陽集團、鄧偉、上市公司所涉?zhèn)鶆占m紛主要包括民間借貸糾紛、借款合同糾紛、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等。金額最大的是華融國際信托起訴億陽集團、ST信通和鄧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涉及金額達到5億元,已經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尚未開庭。交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起訴億陽集團、ST信通和鄧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涉及金額為4億元,已被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尚未開庭。
此外,安徽華帝恒基房地產有限公司起訴億陽集團、ST信通和鄧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涉及金額為2億元;北京天有美業(yè)咨詢有限公司起訴億陽集團、ST信通和鄧偉的借貸糾紛,涉及金額1.3億元。
僅上述數筆債務糾紛,涉及金額就已遠超10億元。
億陽集團究竟在外欠了多少錢?億陽集團大量舉債的錢都用到哪里去了?目前已經有多少債務出現(xiàn)了逾期?這些問題尚不明晰。
華融現(xiàn)身債務重組
針對億陽集團的債務危機,2017年12月23日,億陽集團與黑龍江省金融辦、哈爾濱市政府及金融辦、華融資產等主要債權人召開了協(xié)調溝通會議,就整體重組的方向和相關事項進行了溝通討論。此后,億陽集團與華融資產旗下華融華僑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后,華融華僑已派員就公司整體重組事宜開展初步盡調及方案論證,并形成了方案的框架與思路。
除華融華僑外,前述起訴億陽集團、ST信通和鄧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的華融國際信托也系華融資產旗下企業(yè)。由此可見,華融方面在億陽集團的債務重組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1月3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先后撥打億陽集團、ST信通、黑龍江省金融辦的公開電話,試圖對億陽集團的債務重組的最新進展等情況進行了解,均未獲得相關情況。黑龍江省金融辦的電話,也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tài)。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上交所e互動查詢發(fā)現(xiàn),ST信通最近一次回復投資者問題的時間是在2017年9月6日,此后近四個月,公司再也沒有回復過投資者提問。翻閱這段時間投資者的詢問記錄,大多問題都針對集團資金鏈問題,關于公司公告報喜不報憂的問題,關于公司給大股東大額債務擔保的問題,億陽集團債務重組問題,甚至億陽集團董事長目前的下落等等。
就在記者發(fā)稿前,還有投資者通過e互動提問:“公司給集團擔保的債務總共是多少錢?”而這些問題,統(tǒng)統(tǒng)沒有答案。
上市公司飽受牽連
不可避免的,億陽集團的債務危機已經對ST信通產生影響。
截至2017年12月30日,ST信通被法院申請凍結的資金總額為34.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比例為107%;實際凍結8.62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比例為26.83%。這些銀行賬戶凍結事項均與控股股東億陽集團的債權、債務相關。
2017年9月25日,ST信通宣布再度籌劃新的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擬通過發(fā)行股份購買獨立第三方公司100%的股份。然而,在推進過程中,因億陽集團的債權債務糾紛涉及到公司,2017年12月6日,ST信通收到證監(jiān)會調查通知書。按照相關規(guī)定,ST信通已經不符合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資格,因此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已面臨法律障礙,有終止的可能。同時,ST信通與標的公司的主要股東對標的資產的估值產生分歧,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最終,ST信通宣布終止重組。
“如果ST信通最終被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那么投資者可以依法進行維權索賠,目前索賠范圍初步確定是在2017年12月7日收盤時仍持有ST信通的投資者。”劉國華表示。
另外,因為ST信通于2017年3月27日與華融國際信托簽訂了《差額補足合同》,該合同作為億陽集團于同日與華融國際信托簽訂的《信托貸款合同》的從合同,明確約定了ST信通對億陽集團貸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ST信通為億陽集團提供的關聯(lián)擔保屬于關聯(lián)交易,但卻未履行信披義務,所以黑龍江證監(jiān)局于2017年11月6日向ST信通下發(fā)了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ST信通對億陽集團的債務擔保始終是迷,公司對此始終未有明確的公告。ST信通半年報顯示的對外擔保也僅有一筆,為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的9800萬元綜合授信擔保。公司在半年報中還聲明,公司不存在違反規(guī)定決策程序對外提供擔保的情況。
不少投資者深感不解,一位投資者詢問,“請問公司未經董事會通過為控股股東違規(guī)大額擔保起于何時,總計有幾起違規(guī)擔保,共計有多少金額?其中,風險已顯現(xiàn)的有多少?風險期已過有多少?風險暫未顯現(xiàn)的有多少?”
尚有諸多疑問待解,記者將持續(xù)關注。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