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05/20180105095546124.jpg)
1月3日,人社部基金監管局副局長湯曉莉在《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發布式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研討會上透露了養老金投資運營的首份年度成績單:從目前收到的財務報告看,2017年底達到5%或超過5%的收益率不成問題。
對這一收益率,目前來看市場反響不一。
有分析人士表示,整體來看,運營的首年收益率能夠超過通脹率、銀行儲蓄利率和國債利率,算是實現了較好的絕對收益。但也有評論人士認為,年化5%的收益率相比同期其他資管產品收益應屬中等水平。
湯曉莉也坦言,從和委托省份的交流看,他們對5%的收益率還不是相當滿意,希望投資回報率越高越好。
謹慎的投資首年
“2017年是養老保險投資運營的第一個整年,社保基金理事自是相當謹慎,作為‘打底年’,可以說他們采取了審慎的投資原則,并沒有很激進地大量投資股票市場。”湯曉莉解釋。
與公募基金去年整體的收益情況相比,參與投資運營的養老金在權益類產品方面確實投入不多。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2017年,納入統計口徑的128只標準股票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6.66%;納入統計口徑的342只混合偏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5.33%。
市場反映的現象亦然。據去年三季報顯示,基本養老金賬戶組合只出現于6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且合計持股市值不到2億元。
相對于二級市場直接買股票,這些養老金組合賬戶似乎更傾向于網下打新。東方財富(13.200, 0.15, 1.15%)Choice數據統計,自去年5月份以來,養老金賬戶開始參與新股網下配售,不完全數據顯示,有18個養老金賬戶先后參與,涉及170只個股,共獲配新股約1518次。
由此也不難看出投資管理人的審慎態度。
記者從部分公募基金人士處獲悉,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是有非常嚴格的持倉和投資紀律限制的,并每日上報情況。因為責任重大,對安全性要求自然更高,即使沒有明確的盈利要求,但在沒有建好安全墊的情況下,基金經理都不敢貿然下手。
入市資金最多不足1800億
在湯曉莉看來,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方法無外乎開源與節流,而“開源”就是把已歸集上來的養老保險基金搞投資運營,實現錢生錢。
她透露說,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9個省份和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委托金額為4300億元。此外,西藏、甘肅、浙江、江蘇也打算委托投資運營,可增加投資金額約1500億元。
“13個地方合計5800億元投資金額。”湯曉莉認為,這與4萬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累計余額相比還是比較少的,距離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達到萬億級別也有一定差距。
“可投入股市的資金就更少了,如果以30%可入股市的上限比例計算,5800億元參與運營的養老金可入市部分最多也就1740億元。”1月4日,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稱。
這相比滬深兩市約58萬億的A股總市值來說,不過千分之三。該投資總監表示,其實,目前市場熱議的養老金入市對股價的拉升作用幾乎可忽略不計,而正面影響更多是有利于促進市場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
收益率水平是關鍵
公募基金2017年的良好表現有目共睹,此前也有諸多資管界人士表態,公募基金應該是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2016年12月披露的基本養老金中標的21家投資管理人中,基金公司占到14家。
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日前表示,受托關系、托管安排和每日估值這三點均被基本養老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采用,它們是公募基金制度的核心,也是公募基金為什么能成為養老金投資管理主力軍的重要原因。
2017年,養老金賬戶投資為何落后于公募基金整體收益,這就與風險偏好低直接相關。正如湯曉莉在論壇上所說,“在基金的安全跟基金的高投資回報之間,必須要有一個權衡,不可能既要社保基金理事會做到萬無一失,又要特別高的收益率,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表示,養老投資經常被誤解成需要絕對地安全第一,所以只能投資于低風險產品。事實上,養老基金屬于長期資金,每年資產價格的波動并非真正的威脅,其真正的威脅在于為了確保每年都有盈利,致使長期回報低微、達不到退休后體面生活的最終目的。
他建議應充分利用好養老金的長期投資屬性,爭取更好的投資回報。其中,投資工具的收益率水平是關鍵。
據Wind資訊及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當前銀行1至3年定期存款的年收益率約為1.5%至2.75%,銀行理財產品年化回報率在3.4%至4.95%之間,企業年金十年年化回報率約7.6%,而權益基金過去十年的年化回報則將近15%。
鐘蓉薩也認為,應該是通過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讓養老金投資更安全。不能將安全性簡單地理解為絕對保本,也需要看到投資收益不足的風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