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9日),環保部官網通報了一則關于對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馬汽車”)和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違反大氣污染防治制度的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3000余萬元。
據悉,這是環境保護部首次處罰機動車生產企業。一位在汽車行業從業多年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國內從來沒有車企因排放造假被環保部處罰,這是國內第一案。”
昨日,凱馬汽車控股公司——恒天凱馬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公告稱,已責令控股子公司凱馬汽車根據環保部的要求及時組織整改;上述行政處罰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罰沒款將計入2018年公司損益。
“涉及車輛目前已經從生產線上撤下來了,接下來對已經銷售的車輛和經銷商處的車輛將實施召回。”恒天凱馬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凱馬曾被環保部要求整改
記者查閱環保部網站了解到,這并不是凱馬汽車首次進入環保部視線。早在2006年,環保部發布了一則《關于責令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限期進行環保生產一致性整改的通知》,其中就有凱馬汽車的身影。
該通知指出,由于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如皋市柴油機廠未按有關規定建立環保生產一致性保證體系,被暫停受理企業型式核準公告的申報。
另據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消息顯示,2015年,凱馬汽車曾因生產的汽車使用的發動機配置與其向環保部的申請不符,實際排放標準未達到產品合格證上標注的國Ⅳ排放標準,構成欺詐,賠償原告共計28.68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凱馬汽車是由恒天凱馬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商用車企業,車型涵蓋微型、輕型、中重型載貨汽車以及皮卡、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六大系列,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產品為1300多個。目前,在全國建立了450個營銷網點和售后服務站,產品出口到包括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等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除恒天凱馬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凱馬汽車73.72%股份外,東風汽車(5.880, -0.05, -0.84%)股份有限公司還持有其9.96%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1月,東風汽車曾以貨幣方式向凱馬汽車增資。
造假手法類似大眾“排放門”
從此次環保部行政處罰的兩家企業來看,凱馬汽車被處罰的金額較多,共計3174.2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環保部處罰凱馬汽車罰款最多金額的是由于318臺車輛型號為KMC1042LLB33P4的重型柴油貨車的車載診斷系統(簡稱OBD系統)功能性檢測不符合《車用壓燃式、氣體燃料點燃式發動機與汽車(OBD)系統技術要求》(HJ437-2008)標準要求。
OBD系統即車載診斷系統,屬于污染控制裝置,是監控車輛是否達標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控制車輛達標排放的最關鍵部件。
“在此次山東凱馬汽車案中,我部抽檢的3輛重型柴油車及后處理裝置不能通過車載診斷系統讀取車輛信息,不能對堵塞EGR進氣管故障進行報警,均不滿足國家有關標準技術要求。”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OBD系統作為污染控制裝置在汽車排放控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起,當時的環境保護總局就對《輕型汽車車載診斷(OBD)系統管理技術規范》征求過意見。而從2007年起,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城市就要求所有新上牌輕型汽車必須加裝OBD系統。
一位商用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其實OBD系統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從國三要求發動機是電控以后,就必須要帶OBD系統了。”
如今,為控制重型汽車氮氧化物的排放污染,關于OBD系統的加裝要求越來越嚴。記者了解到,2017年底,北京市政府批準發布了3項重型汽車排放污染控制地方標準,其中就有《重型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OBD法第Ⅳ、Ⅴ階段)》(DB 11/1475—2017)(以下簡稱《OBD方法》)。目前,《OBD方法》地方標準于2017年12月20日實施,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汽車均帶有車載診斷系統。
而對此次凱馬汽車的造假手段,上述汽車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被處罰車企通過軟件操控作假的手法和大眾在2015年爆發的排放門造假手段類似。”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也向記者表示,“機動車排放造假,在前幾年表現為在硬件上不裝后處理裝置,這種被稱為初級造假,基本上已杜絕,但最近兩年的問題是高級造假來了,如大眾‘排放門’,以及這次的OBD問題,都屬于軟件造假。”
據大眾公司研發部門一位技術人員稱,大眾碳排放做假的手段就是利用作弊軟件使汽車在排放測試中減少排放,但是汽車一旦上路該裝置就不再起作用,致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高達規定的40倍。
此次行政處罰后,對如何建立機動車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上述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將嚴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采取更積極、更主動的措施,持續加大新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工作力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