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東凌國際(000893,SZ)一直籠罩在大股東和二股東“宮斗”的陰影下。
1月8日晚間,東凌國際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追認公司在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間內任一時點,使用自有資金投資總額不得超過3.5億元(含本數)購買理財產品。不過,該項議案再被二股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農集團)派駐的兩位董事柳金宏、武軼投下反對票。兩位董事認為,上市公司應當將資金用在主營業務上,即鉀鹽資源的開發利用,爭取早日產生效益。
追加確認資金理財遭投反對票
公告顯示,為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投資收益,在有效控制風險同時為公司股東謀取更好的回報,在保證日常經營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在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間利用部分閑置資金購買了銀行低風險、流通性高的中短期保本理財產品。經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同意追認公司在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間內任一時點,使用自有資金投資總額不得超過3.5億元(含本數)購買理財產品。上述追認的金額未達到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資產46.5億元的50%,該事項無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不構成關聯交易。
據了解,東凌國際使用上述自有資金購買了銀行機構的保本浮動收益性理財及集合理財計劃等理財產品,期間的累計投資發生額為61275萬元,占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3.18%。東凌國際稱,上述理財投資本金34230萬元及理財收益55.33萬元已在到期日全部收回。
對于理財資金的來源,東凌國際透露,主要是來自公司因業務需要對外支付外匯或者歸還押匯的資金及公司賬面結余的資金。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為無風險或者低風險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所使用的資金經公司充分的預估和測算,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運作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追加確認的理財投資事項遭到代表中農集團的兩名董事的反對。董事柳金宏、武軼投反對票的理由是:上市公司應當將資金用在主營業務上,即鉀鹽資源的開發利用,爭取早日產生效益。
而東凌國際方面給出的回復意見是,公司自有資金在滿足業務經營發展的前提下,購買理財產品將有利于提高資金收益,且公司購買的均為銀行短期理財產品,能夠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及時安排投入到經營發展中。
兩大股東紛爭不斷
去年3月,東凌國際在預計子公司中農國際2017年業績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將中農集團等十個轉讓方訴上法院并索賠。這一紙訴訟也徹底暴露了東凌國際大股東廣州東凌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凌實業)及二股東中農集團之間的“不和”。
隨后,兩股東之間的糾紛越演越烈。2017年5月,中農集團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董事會換屆,東凌實業立即發函給上市公司要求制止二股東行為。由于在董事會延遲換屆的問題上存在分歧,雙方的矛盾在當時被推至頂峰,甚至隔空上演“口水戰”。
到了2017年7月,中農國際向上市公司監事會提請向董事會7名董事及公司董秘提起訴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持續白熱化的紛爭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在東凌國際的業績上體現。2017年1~9月,東凌國際凈利潤虧損3632.75萬元,同比大幅減少298.42%。
與此同時,公司負責人賴寧昌、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陳雪平及會計機構負責人黃昭蔭還聲明,鉀肥業務板塊財務數據未經內審部審核、無法確認,無法保證季報中財務報表的真實、準確、完整。同時柳金宏、武軼也在董事會上對公司2017年三季報投下反對票。
2017年12月26日,東凌國際召開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于聘請公司2017年度財務審計機構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的議案,不過上述議案僅獲得45.92%表決權股份占比的同意,最終未獲通過。
如果東凌國際2018年4月底之前仍未能完成聘用審計機構,則存在2017年年報無法按時披露或無法經審計的風險。
對此,公司如何應對?1月9日記者聯系東凌國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內容以公告為準,其他問題不作回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