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44張罰單,28家機構被點名,保監會局有點停不下來。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5日,2018年4個工作日內,各地保監局下發了44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金額超過1180萬元。
記者對行政處罰決定書進行梳理發現,欺騙投保人的違法行為是監管層重點監察的對象,其次是承諾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違法行為,再者是提供虛假報告、報表、文件、資料。
對此,一位資深保險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可能與監管層加強對”開門紅“銷售有著直接關系。”
民生人壽一天收5張罰單
2018年第一個工作日,民生人壽就收到了5張罰單。1月2日,保監會福建監管局向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下稱“民生人壽福建分公司”)發了5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公司被罰59萬元,4名涉事人員被罰22萬元。
從福建局披露的信息看,民生人壽主要犯了以下幾個錯:欺騙投保人,涉及保單29件,保費收入151萬元,一方面,在介紹民生富貴鑫禧年金保險產品時,混淆保險與銀行存款的概念。另一方面,虛假宣稱“三限”,即限人、限時、限額;其次,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涉及金額51.51萬元;再來,將保險產品的結算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國債利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進行片面對比。
民生人壽福建分公司撞在了“槍口”上,成了反面典型。
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保監會印發《中國保監會關于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人身保險行業組織開展“治亂打非”專項行動。
1月3日,保監會又發布風險提示,消費者在購買“開門紅”產品時,要謹防“炒停”營銷和夸大宣傳。
對此,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2018年”開門紅“進入關鍵時期,為了沖業績,一些公司和個人開始采取”特別“手段拉保費。這個時候下發《通知》和風險提示,既是對提前啟動”開門紅“公司的警示,也是對尚未啟動”開門紅“公司的提醒。”
同樣因欺騙投保人被點名的還有百年人壽。
1月4日,百年人壽綿陽中心支公司收到了保監會四川局的罰單,第一條原因就是2017年4月,百年人壽綿陽中支在兩次舉辦兩次產品說明會中存在欺騙投保人的行為。黃鸝時系百年人壽綿陽中支營銷培訓室主任,對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為此,四川局決定對百年人壽綿陽中支罰款8萬元,對黃鸝警告并罰款2萬元。
永誠財險被四川局盯上了
如果說,民生人壽是單日收到罰單最多的公司;那么,永誠財險就是被點名次數最多的公司,且所有罰單均來自四川局。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梳理行政處罰決定時發現,四川局轄內,永誠財險有5家機構收到了罰單,包括四川分公司、高新支公司、錦江支公司、龍泉驛支公司和郫縣支公司,總計罰款金額126萬元。
5家機構被罰的原因都是同一個:編制、提供虛假報告、報表、文件、資料,涉及金額高達2187893元。其中,多位直接負責人、支公司總經理被點名并受罰。
另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華泰財險收到了最大單筆罰單。1月5日,又是四川局下發行政處罰稱:經查,2016年至2017年6月底,華泰財產成都中支經華泰財產川分批準、同意,向投保人、被保險人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時任華泰財險川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凌楓、時任華泰財險成都中支總經理殷金成,對上述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為此,四川局決定對華泰財險川分罰款30萬元;對華泰財險成都中支罰款30萬元;對凌楓警告并罰款8萬元;對殷金成警告并罰款8萬元,合計76萬元。
此外,渤海財險也被四川局盯上。在1月5日下發的行政處罰中,渤海川分、渤海郫縣支公司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渤海川分、渤海青羊營銷服務部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3機構和相關負責人被處以87萬元罰款。
中介機構成造假“重災區”
在44張罰單中,另一個明顯特征是中介機構成為“重災區”。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44張罰單中,有10張發給了中介機構。其中,四川泓釧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被罰得“最慘”。
經查,2016年,泓釧經紀存在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的違法行為。時任泓釧經紀法定代表人魏延喜、時任泓釧經紀員工吳兵,對上述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為此,四川局開出了總計70萬元的罰單。
另一家收到大額罰單的是成都盛大保險代理公司,四川局以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兩項違法行為對成都盛大保險代理公司罰款37萬元,對兩名相關負責人罰款9萬元,合計罰款46萬元。
寧波保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是惟一一家因為沒有書面報告營業地址變更而被罰的公司。
保監會寧波局在行政處罰中提到:2017年10月,寧波保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濱江分公司營業地址由寧波市海曙區中山東路181號變更為寧波市海曙區中山東路181號和20 樓。截至2017年11月9日,上述事項未按規定向寧波局書面報告。
“事無巨細,2018年,保監會將繼續加大監管力度,踐行”監管姓監“。”一位資深保險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各家保險公司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合規成本將繼續增加,但整個行業因此將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