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9 09:4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周一東方紅睿澤在限購1萬元的情況下依舊單日賣出60億元,監管層緊急發文,為爆款基金降溫。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興全合宜、東方紅睿澤,還是2017年市場大賣的東方紅睿豐、中歐恒利、華安紅利精選等,這些首募規模均超過百億元的基金大多來自上海的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海通證券(14.460, 0.04, 0.28%)統計的數據顯示,在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單中,最近一年表現最好的前十家基金公司中有8家注冊地址在上海,5年期前十更是被上海灘所包攬。
作為中國金融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上海既有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富國基金、華安基金,也有發展迅猛的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更是屢屢在近年來取得優異的表現。
過去十年間,上海公募基金公司從29家發展到53家,資產管理規模從1.21萬億到3.81萬億,可以說,上?;鸸緩?ldquo;窮弱小”發展到業績規模雙飆升,究竟靠的是什么?
數量、規模齊發展
比起十年前,上海對公募基金的吸引力增加不少。
作為基金公司注冊地最多的城市,在多元、開放的金融氛圍下,上海吸引了53家基金公司“落地扎根”,數量上遠超北京、深圳等地。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底,京滬深三地的基金公司注冊數量為50家,其中北京、深圳和上海的家數分別為7家、14家和29家。而截至2017年底,京滬深三地的基金公司注冊數量達到102家,其中53家基金公司注冊在上海,占半數以上;注冊在深圳的基金公司為27家,約為上海的一半;注冊在北京的基金公司數量僅為22家。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基金公司選擇注冊在上海,實際辦公地址都選擇了北京、深圳。譬如嘉實基金給人的印象是在北京多年的基金公司,其注冊地卻在上海。還有國壽安?;稹Ⅸi揚基金、新沃基金等多家在北京辦公的公司,注冊地卻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上海。
從規模看,截至2017年底,上海規模最大的三家公司為中銀基金、嘉實基金和匯添富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均逾3000億元;此外,還有10家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超過千億。
從資產管理規模上看,Wind資訊統計顯示,2007年時,上海、深圳、北京三地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合計還只有2.91萬億,三地分別為1.21萬億、1.21萬億、4931億。經過十年砥礪奮進,截至2017年末,三地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合計8.33萬億,而上述三地也分別增至3.81萬億、2.80萬億和1.72萬億。上海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深圳1萬億,遠勝北京2萬多億。
而從單家公司表現看,上海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十年期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規模增幅顯著。
譬如興全基金,其在2007年時公募資產規模為379.03億元,產品只數也只有4只。而截至2017年底,其基金數量擴容至20只,公募資產規模破千億,為1597.42億元,規模增幅逾3倍;
還有富國基金、中銀基金、匯添富基金等,2007年時上述公司公募資產規模均在800億元以下,其中中銀基金只有250.26億元,經過十年發展,上述公司均已成長為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大公司,資產規模逾幾千億元,中銀基金更是一躍成為上海灘公募資產規模最大的公司。
越來越多的新基金公司愿意注冊在上海,越來越多海外的知名機構移居上海,可能在單家基金公司規模上,上海的基金公司依舊很難比擬深圳和北京的公司,但隨著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上海灘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將不斷壯大。
業績長期領先
從產品業績看,海派公募基金近一年、近五年業績明顯領先同業。
海通證券最新公布的《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顯示,截至2017年底,就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而言,最近一年表現最好的前十大基金公司分別為東方證券(15.080, 0.14, 0.94%)資管、諾德基金、國泰基金、長安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富安達基金、圓信永豐基金、興全基金、中?;鸷豌y華基金。中國基金報記者整理發現,上述十大基金公司中,除了景順長城和銀華為注冊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其它公司均為上海的基金公司。
排名第一的東證資管2017年取得52.85%的收益,超過第十名銀華基金兩倍之多。
除了短期業績表現優異,上海的公募基金公司中長期業績亦十分出色。雖然在近年來表現出色的東證資管、圓信永豐基金等并沒有5年的業績可循,但截至2017年末,5年期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前十名基金公司依舊被上海的基金公司所包攬。
具體來看,第一至第三名分別為興全基金、銀河基金和中歐基金,期間其旗下產品凈值增長率分別高達193.28%、177.16%和166.93%。匯豐晉信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富安達基金、國泰基金、長安基金和萬家基金,均以超過140%的凈值增長率分別位列第四至第十名。
即使將排名拉至前30名,上海的基金公司依舊牢牢占據23個名額,如光大保德信、信誠、浦銀安盛、財通等基金在5年業績上也可圈可點。
在固定類資產投資上,上海基金公司亦不乏一些實力派猛將。根據海通證券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最近一年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前十中,財通證券(20.340, -0.31, -1.50%)資管、東吳基金、東方證券資管等公司位居其中。
而將時間拉長至五年來看,華富基金旗下產品以74.21%的凈值增長率在63家基金公司中穩居第一。此外,興全基金、長信基金等公司亦以不俗的業績躋身業績榜前十大之列。
上述滬上大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指出,上海的基金公司,尤其是幾家有代表性的公司非常重視長期投資業績,并且這幾年屢屢在投研建設上加大投入,雖然很多工作是短期無法見效的,但長期一定是會有所反應的。
“規模的增長也正依托于長期業績的表現,這背后不是一兩年的努力,即使5年期業績表現好,但背后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肯定也遠遠超過5年。”
多因素促成基金產業集聚
1、人才優勢
近期,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要將自己設在北京的總部搬遷到上海。他們告訴記者,他們要搬來上海最直接的原因是,這里好招人。在這家新基金公司看來,上海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優勢,這里基金公司多,金融人才也多,他們在上海這里建立總部,在人員配置方面會更容易做好。
2、金融投資氛圍
除了人才優勢,也有基金公司看到的是整個長三角的金融投資氛圍。有基金公司高管告訴記者,他們研究了公司的后臺數據發現,牛市最初階段時,長三角地區基金投資者的凈申購量會出現同步大增,而隨著牛市的演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再隨之陸續跟進。相比之下,長三角地區的投資者對于基金市場的敏銳度更高。
“長三角地區的高凈值客戶多而且理財意識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比較領先的。”有基金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是上?;鸸局匾馁Y金來源之一。”
3、金融政策
在金融政策方面,上海也有一定的優勢。幾年前,上海市虹口區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給予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較大的優惠來吸引基金落戶。“類似政策很多地方也有,很多城市都弄了私募小鎮,但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據了解,從稅收優惠方面,虹口區對公募基金從業人員的個人所得稅退稅制度,目前優惠額度遠超國內其他城市,一些百萬級別的基金經理,每年最高退稅額或可達到工資的10%,這對于高層次公募管理人員,有很大的吸引力。從最初的區領導請公募、私募過去開始,到現在,很多新成立的基金都主動愿意注冊在虹口區,以享受優惠政策。此外,由于上海還有自由貿易試驗區,還有很多公募、私募也會選擇將注冊地放在自貿區內。
實際上,在不少基金業內人士來看,上海是金融氛圍更好的城市。“其實各地對金融行業多少都有些扶植政策,但是上海的立足點更不同,上海的立足點是要建國際金融中心,因此整個金融體系的配套有很大的優勢,這是別的城市所不能比的。”有業內人士介紹,“基金公司本身是重人力、輕資產的公司,金融配套太重要了。”
在更多的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原本被市場視作過度保守的上?;鸸?,在近幾年監管大環境逐漸趨緊之下,劣勢反而轉變為了優勢。
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指出,無論是子公司的通道業務還是銀行的委外業務,上海灘基金公司雖然也屢屢參與,卻遠遠不如深圳和北京的基金公司,這也是為何明明上海基金公司數量較多,卻始終規模排名靠前的占比不高。
“但隨著監管層不斷強調去杠桿、去通道后,沒有過度分心去做這些業務的基金公司受到的影響較小,當行業回歸本源的時候,核心的投資、主動管理能力就體現出來了,不再單純比拼非主動管理的業務規模,上海公司的優勢確實比較大。”
不追熱點、保持特色的基金公司持續涌現
東證資管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十多年來一直保持價值投資的風格,不會有變化。“以前說價值投資沒人信的時候,我們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現在紅了,我們是價值投資;以后哪天價值投資又沒人信了,我們還是價值投資。”
據介紹,最初東證資管一直做的是大集合和小集合類的產品,方式就是封閉操作。而進入公募領域之后,他們也選擇用自己最熟悉的封閉操作的方式來進行操作。“我們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市場反響。”這位相關人士表示,“相比之下,公募市場的關注度比資管市場關注度更高,只要能把業績做出來,看到的人會更多。”
上述副總也直言,渠道目前也更為看重三年以上的業績,投資者在經過了數輪的市場波動后,短視的習慣也得到了改變,長期業績在未來會更重要。
“我們的戰略是著眼于長期的,一直堅持著主動管理的核心本源,我相信每一個公司的發展,只要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在某一個時點都會爆發產生質變,雖然不知道這個時點會在何時,但只要堅持,一定會出現。”
敢想敢干各有專長
當然,一些創新的動向也是上海灘所領先的。
有業內人士指出,北京的資源稟賦與上海的完全不同,各個主要銀行的總行都在北京,如果想走“上層”路線,那么在北京設立基金公司可能是更方便的選擇,而如果本身走的就不是上層路線,而是選擇走更為市場化的路線,那顯然上海的優勢就明顯得多了。該人士表示,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么上海的基金公司基因里就帶著更市場化的特點。
“一家基金公司想要做大做強、走的更長遠,無外乎幾個因素,股東方支持、管理層團結、公司發展理念清晰、公司文化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公司治理透明。”業內專家分析,從這些方面來看,上海的公司在公司治理和股東方支持上大多比較好。上海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東方一般都還是比較開明的,比較愿意讓基金公司放手做些事。因此可以看到,很多股權方面的改革都在上海地區的基金公司中得到了實現。“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很多道路的探索,不是你想探索就能探索的,很多時候要看股東方能不能放權,能放權到什么程度。”
以中歐基金為例,中歐基金作為國內第一家實施事業部制改革的公司,在2014年落實改革后,規模就出現了突飛猛進。2013年底,該公司公募規模還僅117億元,而到了2017年底,公司公募規模已約千億。
為什么能夠首開先河?原因之一就是當時有比較好的實施管理層持股的契機,股東方愿意出讓一部分權益,從而促成公司的改革。而如今,雖然有不少公司想嘗試事業部制改革,但是并不是每一家都具有落實的條件。
同樣落實事業部制改革的還有國泰基金,他們在2015年完成事業部制改革后,整體業績一直保持良好。“國泰基金是最老牌的基金公司之一。”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其實國泰基金在事業部改革之前的業績也一直不錯,但是規模卻始終沒有做大。而近年來,他們的業績越來越被市場所認可,這兩年規模擴大得比較明顯。”
國泰基金的相關人士認為,他們近年來的投資業績提升和規模的快速擴大也與進行了事業部制改革相關,“其實我們內部的自由度是比較大的,剛開始做事業部制的時候,有的基金經理對事業部有顧慮,那就可以先不成立事業部,過了段時間,基金經理發現成立事業部更好,那就再成立事業部。相對開明的內部環境會給基金經理比較大的發揮空間。”在上海的公司中,實施事業部制改革的公司為數不少,東吳基金、西部利得等公司均有所探索。
但上述副總指出,股權激勵肯定是有正面意義的,但不能作為決定基金公司發展的唯一指標,因為團隊的打造非一日之功,需要整個公司的文化、制度、流程的配合優化,“僅僅是股權激勵,能夠吸引的人才也是有限的,在人才之外,平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上海還有不少基金公司走的是特色優勢之路。雖然公司總體規??赡懿凰愫艽?,但是通過具有特色競爭力的產品樹立起自身在行業內的品牌標簽。
包括近幾年來,短期理財基金、國債ETF基金、滬深300ETF、黃金ETF基金等,都有著上海基金公司的身影。
但值得一提的是,尋求特色競爭力的道路是艱難的。此前分級基金剛開始時,上海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反應很快,并作出了多款爆款分級產品,此類產品后來被證明風險過大,規模逐步萎縮,這一度也導致上海部分基金公司的規模出現較大波動。但這些年走市場化道路,敢想敢試,成就了上海灘風格迥異的基金公司,他們各有特色的成長路徑紛紛被業內借鑒。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