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29/20180129100725968.jpg)
1月底臨近,各險企的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也陸續出爐。記者注意到,作為外資險企之一的新光海航人壽其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依舊尷尬: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46.49%,較上季度的-428.43%又有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持續為負,也讓新光海航人壽的風險評級一直停留在不達標的D級。
因償付能力不達標,監管對新光海航人壽采取了禁止開展新業務、新機構的措施。在新光海航人壽的公開披露中,雖能看出公司高層積極引進股東和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決心,但目前來看,新光海航人壽的前景依舊是未知數。
償付能力不足高管空缺
近日,新光海航人壽在官網披露的2017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四季度新光航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由去年三季度的-428.43%下降至-446.49%,償付能力仍深陷困境。同時,新光海航人壽的現金流也在承壓。2017年三季度、四季度該公司的凈現金流均為負值,分別為-3037.2萬元、-2547.32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新光海航人壽的高管人員流失嚴重。在其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公司未披露高級管理人員名單。在官網上,顯示在任職的高級管理人員僅有張正忠和韓翟,分別管理審計部和合規法務部工作。這也意味著,新光海航人壽并沒有總經理及管理公司渠道業務等的高管人員。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新光海航人壽總保費同比減少32.34%,僅為2.37億元;2015、2016年總保費收入持續減至1.5億元和1.1億元。
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新光海航人壽的凈利潤為-8239.01萬元(未經審計)。據記者統計,自2009年成立以來,新光海航人壽已經累計虧損7.1億元。
在償付能力不足、高管人員空缺、保費收入持續下滑的情況下,保監會對新光海航人壽采取了禁止開設新機構、開展新業務的措施,可謂雪上加霜。
股權轉讓申請遲遲難落地
在壽險機構的發展中,業務的擴張和資本金的消耗是成正比的,而要維持業務的高速發展,就需要股東的持續投入,所以壽險機構才有了“七虧八盈”的說法。新光海航人壽的發展路徑也一樣,前期的業務擴張的消耗導致高度需求股東增資維持業務的發展。
2012年,新光海航人壽的股東首次針對增資表態,同意增資5億元,但這項增資遲遲為落地。新光海航人壽2015年年報顯示,新光人壽及海航集團分別于今年4月26日和5月26日承諾為新光海航人壽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不過此項增資協議終究沒有落地。
2016年11月16日,新光海航人壽發布公告稱,其原有兩大股東海航集團、新光人壽分別轉讓其所持有的50%、25%股份。相應股份由深圳市柏霖資產、深圳光匯石油集團和深圳市國展投資3家公司接手。轉讓后,海航集團徹底退出,柏霖資產將持有新光海航人壽51%的股權,而臺資股東新光人壽持股25%降至第二大股東。
但一年多以來,上述股權轉讓仍未獲保監會批準?;谛鹿夂:饺藟鄣墓蓹喱F狀,股權轉讓流程不走完,股東不可能增資,不增資高管任職資格也得不到批準,業務推行和下一步的發展無法進行,照此邏輯推理已是一個僵局。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