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紅海中沉寂多時,小米在手機行業低迷的2017年迎來爆發,但高端機型的仍是其繞不過的坎。
1月25日,小米公司總裁林斌在一場活動上表示,從小米手機目前的發展來看,國際市場如果持續目前發展勢頭,小米手機海外手機市場份額超國內最早明年可實現。也就是說,未來小米手機將有望超過一半的份額來自于海外市場。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2017年小米手機的市場回歸和小米手機在海外市場特別是印度市場的猛增不無關系,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小米低價模式在海外市場的復制。
靠印度低價市場崛起
憑借率先切入智能手機的普及化浪潮,小米手機成立不到兩年便一鳴驚人。2011年手機銷量為30萬臺,2012年猛增達到了719萬臺。
2014年,小米全年手機出貨量突破6000萬臺,增長227%。也是在這一年,小米完成了高達450億元估值的新一輪融資。
當時如日中天的小米手機,2015年沒有保持住高速增長的態勢,雷軍希望的銷售8000萬臺手機計劃落空,實際出貨量為7000多萬臺。按照第三方市場數據,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市場國內排名從第一落到第五,銷量下滑至4150萬臺。在單季出貨量排名中曾一度被歸為“其他”,未在榜單中出現。
2017年二季度開始,小米手機銷量出現反彈跡象。IDC最新數據顯示,2017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2760萬臺,位居全球第五,增速為102.6%。當季小米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達到900萬臺,占到當季小米手機總體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17年11月初,小米創始人雷軍公開表示,小米恢復業績增長的原因有三點,分別是加強供應鏈管理、線上線下聯動以及國際業務的增長。
IT行業分析人士孫永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小米的2017年手機銷量反彈主要來源于海外市場的擴展,更大的原因和印度市場的低價策略不無關系,帶來了翻倍式的增長。
低價策略的挑戰
手機行業入冬,已經是行業共識。1月26日,Canalys發布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年度總出貨量下滑,總出貨量為4.59億部,下降幅度為4%。
在整個行業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小米手機把增長目標瞄準了海外市場。
1月25日,在北京“Quacomm中國技術與合作峰會”上,主持人向小米總裁林斌提問,“今天不問成功的原因,問什么時候小米海外市場會比中國市場還高?”,林斌表示,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增長開始放緩甚至開始下降。從小米目前的發展來看,其國際市場的發展目前看還沒有放慢的跡象,如果持續這個發展勢頭,海外超過國內不是明年就是后年。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懂得小米文化的國際化團隊對小米手機業務國際化擴張至關重要。另外,小米目前還是“統一產品打天下”,全球各個區域文化習俗不同,小米手機在本地產品個性化方面都需要加強。
孫燕飚指出,印度正處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階段,小米的紅米系列中低端產品打開了市場。其同時表示,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存量市場,很多企業產品運作方面的短板存在被掩蓋的可能。
可以說低端機的暢銷對近來小米出貨量的增長貢獻了很大力量,不過多位業內人士不太看好小米手機高端機型的建設。2017年,小米放棄了已經建設了多年的Note系列高端機,最新的小米Note 3降到2000元檔位,由MIX系列沖擊高端市場。
孫燕飚表示,紅米系列手機的推出將小米品牌推向了低端化,小米去年拓展線下暢銷的產品仍然是紅米系列,渠道對于其他價位小米手機的興趣度相比較低。小米MIX 2獲得了一定的贊譽,不過小米在產品線的梳理上、高端品牌的建設上仍需要時間。
通過提高供應鏈運轉效率以及規模效應達到低價策略,雖然小米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仍然是逃不了硬件企業的發展規律。在孫永杰看來,小米需要向外界更加清晰展示自我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公司未來發展壁壘何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