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春節后流動性狀況,市場關心的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節前平穩偏松態勢會否延續;二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會否調整。
年初以來,經濟繼續擴張、通脹預期抬頭促使市場調整對美聯儲加息節奏的判斷。市場人士認為,3月份美聯儲繼續加息基本沒有太大懸念,中國人民銀行仍存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但預計幅度接近上一次的5BP,在市場已有較充分預期的情況下,影響不會太大。
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貨幣政策超寬松時代漸行漸遠。2017年,美聯儲繼續穩步收緊貨幣政策,全年加息3次,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也紛紛實施了多年來的首次加息。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并未采取傳統的加息做法,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但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等央行流動性工具操作利率水平先后經歷了3次上調。
2017年2月3日和3月16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先后兩次上行,幅度均為10個基點。2017年12月14日美聯儲加息當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再次隨行就市上行5個基點。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采取這種新穎的“加息”方式,既合情合理,又留有余地。一方面,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貨幣金融條件需要做出相應調整。隨著宏觀經濟景氣改善,貨幣條件適度收緊是保持中性貨幣政策的應有之義。同時,隨著主要經濟體同步復蘇,海外主要央行著手調整此前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跨境資金流動出現變化,給我國穩定匯率和資本流動造成挑戰,適度收緊貨幣條件可避免匯率波動過大,防范金融風險。另外,2016年底以來,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均大幅上行,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之間的利差擴大,如果不調整政策利率,會造成定價扭曲,有礙政策傳導。
另一方面,經濟內在增長動力還需培育和鞏固,通脹壓力總體上也較為溫和。采取傳統的加息做法,釋放的政策信號過于強烈,可能不利于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的目標。相比之下,適度增強公開市場利率的彈性,既有利于完善貨幣政策價格調控,培育有效的基準利率,對社會融資成本的傳導也相對緩慢、沖擊相對平緩。
央行近期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適度收窄其與貨幣市場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復市場扭曲,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客觀上也有利于市場主體形成合理的利率預期,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桿和擴張廣義信貸。在這份報告中,央行重申將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展望今后一段時間,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不會變化。預計2018年美聯儲將繼續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隨著海外市場通脹預期上升,近期市場已調高對美聯儲加息進度的判斷。同時,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央行加入加息陣營,對我國貨幣政策仍會形成一定制約。
另外,在“雙支柱”調控框架下,適度上調公開市場利率,也可呼應防風險和去杠桿,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桿和擴張廣義信貸。
依然較高的回購市場一二級利差,則給央行繼續隨行就市地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提供空間,再考慮到年初銀行信貸投放較快,政策利率存在進一步上調的可能。年初以來,市場資金面持續保持平穩,貨幣市場利率運行中樞略微下移,與公開操作利率的利差有所收窄,但仍然存在。以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為例,2月以來DR007均值為2.81%,低于上個月的2.84%及2017年12月的2.87%,但仍比7天期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高出逾30BP。
綜合考慮,倘若3月份美聯儲加息,中國人民銀行跟隨小幅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概率仍偏大。但也應看到,今年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出現升值,金融體系內部加杠桿的行為也得到了初步遏制,央行政策主動權相比去年更大,即便3月份繼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預計幅度也不會太大,很可能仍是5BP。鑒于市場對此已經有較為充分預期,央行緩步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