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7 10:47 | 來源:未知 | 作者: 毛宇舟 張歆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繼2016年爆出的“銀行業15元年終獎”后,2017年銀行業又傳來485元年終獎的消息,收獲一片唏噓。
繼2016年爆出的“銀行業1.5元年終獎”后,2017年銀行業又傳來48.5元年終獎的消息,收獲一片唏噓。過去在人們的心目中,銀行工作除了體面外,更是高薪的代名詞,在春秋校招季,銀行的面試隊伍永遠都是爆滿的。
然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的薪資水平遠遠低于行業均值,甚至只能達到平均值的一半,去年入職某國有大行的畢業生曬出的今年1月份工資表中,月收入到手僅為3900元,年終獎更是分文未有。
銀行不等于高薪
在《2017年秋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的十大高薪職業中,銀行排名第九,似乎仍然充滿競爭力;從2017年秋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圖來看,前三名分別為北京9900元、上海9365元、深圳8666元。中國社科院2017年發布的國內首份《國人工資報告》也顯示,金融業連年占據行業工資排行首位。
然而,本報記者在采訪多位銀行業人士,了解其年終獎情況后發現,除一人表示拿到了5位數年終獎外,其余人均表示其年終獎低于往年或者沒有拿到年終獎。
一位去年入職某國有大行的柜員給本報記者展現了其1月份薪酬單,崗位工資3800元,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當月績效、加班工資加在一起1000元出頭,扣除各種費用,最后實際到手僅為3900余元。該柜員還告訴本報記者,她所在的支行平均薪酬就是這個水平,并且沒有年終獎,不過網點每半年會發一次額外獎金,其個人拿到約萬元。
另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柜員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所在的支行由于效益不是太好,年終獎雖然還有,但一年比一年少,2017年的年終獎拿到了8000元,該人士同時表示,一線員工主要是靠業績說話,其所在銀行的部分其他支行效益比較好,年終獎依然有五位數。
某上市銀行分行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對于銀行員工而言,總行薪酬相對比較穩定,分行到支行都是干多少活拿多少錢,為銀行帶來的利潤多,獲得回報也多。其進一步指出,銀行之間,國有銀行薪酬相對比較低,股份制銀行相對高一些,就銀行中層管理者而言來說,銀行的薪酬遠不如基金、券商和信托公司。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顯示,有44%的銀行家認為銀行薪酬大跳水是銀行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54,3%的銀行家認為應該積極改進員工薪酬激勵機制,加快引入并推廣股權、期權等激勵手段。
轉崗潮來臨
除了工資和年終獎不盡如人意之外,許多銀行員工表示今年有可能被轉崗。幾位一線柜員均對本報記者表示,支行目前業務量基本都是靠老年儲戶撐起來的,如果柜面客戶減少,很有可能面臨轉崗到營銷崗位。
《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提出,未來銀行將大大增加專業型崗位和營銷型崗位,大幅減少操作性崗位。隨著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銀行業面臨與金融科技企業、同業間競爭以及轉型升級的壓力,并將繼續提高專業人才以及營銷人才的占比。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對營銷型崗位人員的需求最大,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銀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被削弱,必須加大業務營銷拓展的力度,才能守住陣地。隨著網點智能化的推進,大型商業銀行未來減少操作人員的可能性最大。
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指出,為滿足新形勢下客戶、監管對零售銀行的要求,實現零售銀行的快速發展,銀行應相應改進其對零售銀行業務的考核方式,如在考核體系中提高客戶體驗、互聯網技術等方面的比重,以相應激勵零售銀行業務人員積極性,培養并保留零售銀行人才。
2016年年底,一家股份制銀行經歷了一系列的架構變化,一級部門將從42個精簡到30個,其中牽扯到不少員工的轉崗問題。該行人士彼時表示,涉及到調整的人員,銀行將會通過培訓、轉崗等形式進行人員的分流;分流不限于銀行內部,還包括分流到集團或其他兄弟子公司的機會。具體來說,該行制定了專業職級來承接和分流,部分管理人員將從管理序列轉為專業序列,實現由“職務”向“職業”的轉變。隨著銀行的專業化發展,擁有專業職級的人才,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儲戶存錢被“三顧”求看展 銀行進入“全員營銷”時代
“我去一家國有大行原本是辦普通的存取款業務,結果剛一進門就被大堂經理、理財經理先后推薦看旁邊的展銷,我拒絕后,為我辦理業務的柜員再次向我推薦看展,我竟然有了一種被‘三顧茅廬’的錯覺。”儲戶李薇(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還不僅僅是我,在另一個窗口辦業務的儲戶也被柜員推薦看展銷。”
據《證券日報》記者事后調查了解,李薇當日恰好趕上了廠家與該國有銀行合作的貴金屬展銷會,事關銷售業績,網點的銀行員工自然集體上陣推銷展會。
如果說,李薇被“三顧茅廬”般求看展確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隨著智能化設備的普及,銀行的“全員營銷”卻并不偶然。
“我們銀行現在引入了智能柜臺等設備后,在柜臺辦理業務的儲戶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高柜柜員的工作量確實不飽和,然而我們并不想裁員或降薪,于是要求柜員在柜臺之外的工作時間也參與聯系業務。”某城商行資深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客戶名單由行里負責提供,柜員的任務主要是溝通和跟進。”
“我們銀行引入智能柜臺等設備后,很多高柜柜員主動申請轉為低柜,工作內容是遠程審核等后臺相關事宜。”一位國有大行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然,也有愿意轉做營銷崗的,我們對此都十分支持。”
“如今,各類資管機構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平臺更是憑借收益率較高包打天下,銀行零售業務受到的沖擊非常大,而目前各家銀行都感覺到‘零售為王’的競爭態勢,因此都舍得將人力鋪在營銷上面,畢竟隨著獲客難度加大、成本提高,銀行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上述國有大行人士進一步表示。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網點未來將呈現“輕型化”、“智能化”趨勢。隨著技術進步和客戶需求變遷,我國銀行業柜面業務仍然有減少的空間,物理網點現在正在向“營銷服務型”轉變。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