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307/20180307110953512.jpg)
“獨角獸”企業IPO即將“即報即審”的消息無疑凸顯了監管層加快A股市場改革的雄心與氣度,不過對于大多數擬IPO企業來說,這一政策紅利尚“只能遠觀”。
第十七屆發審委上任以來,IPO審核趨嚴、過會率低已是市場各方的共識。新任發審委對獨立性、關聯交易、內控制度有效性、經營合規度等非財務指標予以了更多的關注,不過財務基本面仍然是企業IPO審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此前,IPO市場普遍認為“創業板年凈利潤3000萬元,主板年凈利潤5000萬元”為審核的“隱形紅線”,大發審委上任以后,有消息稱,隱形紅線為“3年凈利潤總和不低于1個億”。
根據《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基于方便統計的緣故,IPO日報以凈利潤為計算標準,看看第十七屆發審委審核的149家上會企業,其業績是否存在“隱形紅線”。
1“隱形紅線”在哪?
截至2018年3月1日,第十七屆發審委共計審核149家上會企業,過會總數為77家,整體過會率為51.68%,勉強過半,遠未“及格”。按照欲登陸的交易板來分層,上會企業中,主板有71家,創業板有51家,中小板有27家,層次區別明顯;從過會率來看,中小板過會率為66.67%,遠高于主板及創業板,主板及創業板過會率相差不大,均低于50%,創業板過會率最低,與其風險性更大的特點相符合。
接下來,我們按照IPO企業3年凈利潤總額對149家已審核企業進行簡單的分層。(以IPO企業近三個整年的凈利潤計算,如某企業招股書有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的凈利潤數據,則以2014-2016年的數據統計)
主板上市的法定要求之一為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149家已審核企業中,近3年凈利潤低于6000萬元的僅有2家,過會率為50%,由于樣本量過少,通過率僅供參考。
149家已審核企業中,近3年凈利潤高于6000萬元但低于1億的為17家,過會率為23.53%,遠低于整體的51.68%過會率。
近3年凈利潤高于1億但低于1.5億的上會企業有36家,過會率為38.89%,較之前有較大提升,但仍與平均值51.68%相去甚遠。
近3年凈利潤高于1.5億的上會企業有94家,其數量最多,過會率為61.7%,高出整體過會率(51.68%)約10.02個百分點。
從上述情況可知,IPO企業3年凈利潤(未扣非)高于1.5億元,其過會率則大大提高,可看作業績的“隱形紅線”。
2主板、創業板“隱形紅線”大不同
鑒于三大交易板監管要求不同,我們再按照交易板類型進一步分析。
大發審委審核的149家企業中,71家目標主板的企業綜合過會率為49.3%。
3年凈利潤合計低于1億元、目標主板的企業共計2家,全部未通過審核,過會率為0。
3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億元、目標主板的企業共計69家,過會率為50.72%,較綜合過會率高出1.42個百分點。
3年總凈利潤超過1.5億元、目標主板的企業數量減少到54家,整體過會率為57.41%,較上一分層的過會率增長6.69個百分點,提升明顯。
3年總凈利潤超過2億元、目標主板的企業數量共40家,過會率為55%,較上一分層的過會率反而出現下滑,降低了5.41個百分點;超過2.5億元的企業僅有35家,過會率為54.29%,較上一分層的過會率繼續下滑,降低了0.71個百分點。
從上述分層不難看出,1.5億元是一條明顯的“隱形紅線”,高于1.5億元的企業,過會率明顯有所提升。而凈利潤超過2億元,企業過會率反而下降的現象則說明,對于高于1.5億元、目標主板的IPO企業,繼續提高3年凈利潤并不能繼續提高其過會概率,非財務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
新一屆發審委審核下,上會數量最少、過會率最高、目標中小板的企業則情況簡單許多。
目標中小板的IPO企業共計審核27家,過會率為66.67%。
其中,3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的企業共計2家,過會率為50%,樣本較少,參考價值不大。
3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億元的企業共計25家,過會率為68%,提高幅度很小;超過1.5億元的企業為19家,過會率為78.95%,較上一分層提升明顯,增長了10.95個百分點;超過2億元的企業為16家,過會率為81.25%,提升幅度同樣不大。
可見,對于目標中小板的企業來說,“隱形紅線”同樣在3年凈利潤合計1.5億元這一關口。
過會率最低的創業板,其情況也并不復雜。
大發審委審核的149家IPO企業中,一共51家是申報創業板的企業,綜合過會率為47.06%。
3年凈利潤合計超過6000萬元的企業共計49家,過會率僅為46.94%。
3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37家,過會率為56.76%,較上一條線有明顯提升,上升9.82個百分點。
3年凈利潤合計高于1.5億元的企業有21家,過會率為57.14%,較上一分層變化不大。
從上述分析來看,創業板的“隱形紅線”應該為3年凈利潤合計達到1億元。
3新三板轉板過會率更低
除了“隱形紅線”以外,IPO日報通過統計分析,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況。
149家上會企業中,新三板轉板企業有31家,過會率僅為45.16%,低于整體51.68%的過會率,剩余118家非新三板轉板企業,過會率為53.39%,較新三板轉板企業整整高出8.23個百分點。
不知尚在排隊的新三板轉板企業作何感想?
149家上會企業中,3年凈利潤合計最少的為浙江泰林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年凈利潤合計不到5500萬元,但其幸運地于2018年1月3日成功過會。
但是泰林生物的過會并沒有給后續企業“討個好彩頭”。2018年1月3日之前(含)的過會率為59.34%,接近60%,而1月3日之后到3月1日之間,過會率猛降至39.66%,跌去接近20個百分點,簡直可稱“跳水式”下降。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