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308/20180308021837828.jpg)
近年來醫療糾紛、劣質藥品等醫藥問題屢見不鮮,搞得政府也是焦頭爛額。于是去年以來,各種高壓監管、醫改政策頻頻出臺,倒是削弱了不少醫藥領域的不正之風。然而,新三板中卻還有這么一家公司,因假藥劣藥問題去年三番五次被罰,近期又因嚴重失信被撤銷了GSP認證。如此頂風作案,是企業無視民眾健康,還是有關部門懲罰力度太輕?
近日,深圳市都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都市醫藥,證券代碼:870594)發布一條關于被撤銷藥品GSP認證證書的公告。公告披露公司于2018年2月28日收到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2018年1月15日,廣東省食藥監局組織對公司的監督檢查確認,公司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缺陷2項,主要缺陷7項,一般缺陷1項,嚴重違反《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規定。廣東省食藥監局決定撤銷公司《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簡稱GSP認證證書),委托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并評定其信用等級為“嚴重失信”。
GSP認證證書被撤 為何官網無動于衷?
根據公告中披露,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產品的銷售,其中藥品2016年度營業收入占比為35.97%。而此次被撤銷GSP認證證書后,公司總部將不能繼續購進藥品,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將受到影響。根據有關規定,被撤銷GSP認證證書后需6個月才能再次申請該認證。
公司同時表示披露中表示,醫療器材、保健品等產品的經營均不受影響,但各連鎖門店藥品 GSP認證證書仍在有效期內,可銷售原有庫存藥品,由于公司備有一定量的存貨,目前仍在正常銷售藥品。然而能否維持六個月以上的銷售并未披露,同時主辦券商安信證券第一時間發布風險提示,對其持續經營能力提示風險。
根據公開信息,都市醫藥是一家通過線下自營連鎖藥房和線上網絡銷售平臺來從事醫藥及醫療器材的銷售的企業,公司致力于成長為國內一流的醫藥及醫療器材的綜合性銷售服務商。公司通過各大網絡電商平臺,大力發展醫藥及醫療器材的銷售業務,著力打造國內領先健康的、高品質的 C2B2B 醫藥電商平臺, 陸續推出了“都市醫藥網”、 “都市醫藥 APP” 等自有品牌。公司成立于2010年,并于2017年1月23日首次在新三板掛牌。
然而筆者查閱公司官網發現,公司被撤銷的GSP認證證書還依然掛在官網之上,打著藥監認證的旗號,證書編號與被撤銷的完全一致,為B-GD-15-115。如此招搖過市欺騙消費者,絲毫沒有將有關部門處罰放在眼里,不知相關監管部門該作何感想。
因假藥劣藥多次被罰 合計金額才兩萬?
根據公司去年8月22日補發的公告披露,公司去年共收到5份行政處罰。具體包括4月份都市醫藥中糧分店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6月份都市醫藥涉嫌以郵售的方式向公眾銷售處方藥;7月份都市醫藥銷售的“杰士邦極膚避孕套”說明書與注冊內容不一致;7月份都市醫藥學府分店銷售劣藥的違法行為;7月份都市醫藥麗苑分店銷售假藥。
筆者發現以上五次罰款共計20,081.16元,最多的一次也才只有1萬元,處罰力度可以算是輕風細雨了。而反觀這幾次違規違法行為,賣處方藥、賣劣藥假藥,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筆者思考,如果這些違法藥品賣到了消費者手上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區區一萬元的罰款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反觀目前國內醫藥市場,違規賣處方藥、非法賣劣藥假藥的黑心商家絕不在少數。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連鎖藥店和醫院,例如平安堂大藥房、一德堂、天安堂和亞洲大藥房等的部分分店涉嫌銷售假藥;寶華藥房、易好藥大藥房、佳康大藥房、仁安大藥房等的部分分店則因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被處罰。
尤其醫療改革后,兩票制使得不少中間藥商的利潤直線下降,不少黑心藥商于是不顧消費者安危,鋌而走險,各種不正之風也就屢見不鮮了。盡管目前監管打擊力度在加大,可這種力度尚未普及全國,還有不少地方監管部門為了保護當地產業睜只眼閉只眼或者從輕處罰,這也給了這些藥商僥幸心理去為所欲為。筆者認為,深化醫藥改革,凈化國內醫藥環境,監管必須要落到實處,加大懲罰力度,讓那些被抓到一次賣劣藥假藥的不法企業便永遠翻不了身。只有這樣,才能完全釋放我國醫藥行業潛力,推進醫藥產業發展,改善民生。
回歸我們本文的主角,對于像都市醫藥這樣三番五次屢教不改的企業,盡管在監管上它并未嘗到太多皮肉之苦,但筆者認為消費者應該擦亮眼睛,選擇真正良心的醫藥企業不是嗎?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