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313/20180313045822543.jpg)
這是世界上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涉及企業戶數最多的股東,滬深兩市3000多家上市公司它都有份;這又是世界上最小的股東,每家公司的股份,它僅僅持有最低限100股。這個股東買股票不為賺錢,專為幫中小投資者維權。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這個中國資本市場上特殊的存在,讓監管層的“投資者保護”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持股行權: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新探索
從2016年7月份開始,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在一些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組媒體說明會上,多了一個特殊的股民代表。這個代表往往能夠針對重組提出一些針對性很強的專業問題,讓不少重組方心生忌憚。
據介紹,一年多來,投服中心共參加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及投資者說明會36次,涉及重組金額2387億元、股東戶數共計140萬戶。
A股市場的一大特點就是中小投資者占比高。如何才能保護好相對弱勢的中小投資者?這是長期以來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難題。
2015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投資者保護的一些具體措施。
“投服中心就是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運用市場化方式,加強投資者保護和服務的新探索、新實踐。”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明說。
“公益性投資者保護專門機構”是監管部門對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的定位。
徐明說,散戶面對大股東和上市公司時,往往不知道如何保護自身權益,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投服中心的作用,更多的是通過具體行為,喚醒投資者維權意識,讓投資者“知權、行權、維權”。
截至2017年12月,投服中心公益性持有滬深兩市3442家上市公司每家100股A股股票,這令投服中心在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上,可以實現對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事前持股行權。
訴訟維權:做好中小投資者的“代言人”
“匹凸匹”“康達新材”“安碩信息”“九好集團”……這些公司的一個共同點是:都因為違反相關法規而被證監會處罰過,從而被為中小投資者維權的投服中心盯上。
“為中小投資者免費打官司”,這是投服中心的一大職能。“為擴大支持訴訟覆蓋面,讓更廣范圍的投資者受益,投服中心推出了公開征集受損投資者的支持訴訟維權機制。”徐明介紹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投服中心已經提起7起證券支持訴訟,2016年所提起的兩起證券支持訴訟“匹凸匹”案和“康達新材”案均已獲勝訴,投資者全額獲賠。
除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證券支持訴訟,投服中心也提起了首例股東訴訟。2017年6月26日,投服中心以“海利生物”公司章程相關條款限制股東董事提名權,涉嫌違反公司法有關規定提起訴訟并獲法院受理,該案尚在審理中。
尋找侵權蛛絲馬跡:當正義的“麻煩制造者”
高送轉配套股東減持、現金分紅、公司治理規范性……在多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投服中心針對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向上市公司提出建議和質詢。
這個正義的“麻煩制造者”讓不少公司更加重視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比如,柘中股份已修改公司相關章程,天海防務等7家公司減低送轉股比例、增加現金分紅及取消股東配套減持。
“去年我們參加了58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今年爭取能夠參加100家。”徐明說。
他說,資本市場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市場,上市公司呈現給投資者的光鮮業績,有的是經過包裝的,而投服中心的作用,就是行使股東權利,用專業知識為中小投資者揭開其中的“迷霧”。
事前持股行權、事中糾紛調解、事后支持訴訟,這一“投服模式”已獲得不少投資者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行政監管、自律監管的有益補充,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獨有的探索。
2017年12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公布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核心成果報告,充分肯定和認可證監會這一創新性工作舉措,認為其先進做法值得其他市場借鑒。
不過,徐明也坦言,投服中心也面臨著不少難題。比如,行權配套機制不健全,權威性不充足;訴訟結案周期長,中小資者損失計算量大;申請支持訴訟的投資者數量激增,現有支持訴訟模式難以為繼。
投資者保護永遠在路上。投服中心的模式畢竟剛剛起步,未來,如何建立健全持股行權法律體系,持續創新行權類型,探索示范判決新機制,讓更多中小投資者感受到“娘家人”的有力支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