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同業存單在備案方面受到更嚴格的限制,部分同業存單也被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銀行已不得不克制發行的沖動。3月19日,Wind數據顯示,3月12日-16日,同業存單發行總額為5508.4億元,環比減少32.02%。業內人士測算后指出,對于3月底即將到來的“首考”,多數銀行都在安全線上,但部分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仍然面臨達標壓力。
由于我國金融機構間存在流動性層級分化,國有大行更靠近“水源”,能以更低成本獲得資金,對中小銀行而言,同業存單成為可選項中不多的“利器”。過去短短數年間,我國同業存單市場規模從0迅速擴張到8萬億元,但部分銀行過度依賴同業存單,甚至從中進行套利的行為也引發監管層警覺。
在2017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透露,將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這則規定尚未將全部銀行納入。今年初,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央行重新設定了同業存單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今年各家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將限定在去年9月末總負債的1/3,再刨除同業負債后的所得值。
這意味著監管紅線考核更為嚴厲。面對即將到來的3月末“首考”,招商證券(17.030, 0.00, 0.00%)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分析稱,銀行資本充足率考核無憂,絕大多數銀行距監管紅線有一定距離,但部分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在同業負債占比考核中仍然面臨達標壓力,2018年一季度銀行MPA考核壓力主要就在于同業負債占比考核。中信證券(18.540, 0.00, 0.00%)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也基于上述規定,利用部分商業銀行三季報數據進行了簡單估算,共有6家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比例超過33%,其中2家銀行同業負債占總負債比重大于40%。
為不在考核中“掉隊”,不少銀行計劃的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已有所“縮水”,例如恒豐銀行、浦發銀行(12.310, 0.00, 0.00%)、渤海銀行比去年計劃減少了500億元、1000億元、100億元,平安銀行(11.830, 0.00, 0.00%)等行與去年計劃持平。但也不乏有的銀行增加了發行計劃量,例如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分別由2017年的1200億元、750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1600億元、1000億元。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