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認為,供應短缺與需求復蘇,使得房地產市場出現階段性的升溫壓力。雖然2017年的土地供應量普遍增加,但按照房地產開發和銷售周期,尚不足以馬上緩解這一局面。
“意向購房人數多于可售房源的,應采取公證搖號方式公開銷售,由公證機構全程監督,嚴禁內部預留房源或設置全款優先選房等限制性條件。”4月1日,西安市發布樓市調控政策,祭出“搖號”規則。使得近期樓市調控大軍進一步擴張。
3月下旬以來,房地產調控迎來新一輪密集加碼。除西安外,成都、杭州也出臺搖號新規;長沙實施“剛需優先”的差別化調控政策;深圳推行遏制二手房交易“陰陽合同”的“三價合一”政策;廣州提高外地戶籍購房者的公積金貸款門檻;海南省則全面升級調控,推出“5年限售+5年社保+70%首付”的“史上最嚴”條款。今年全國兩會后,大連、阜陽等地也先后出臺樓市調控措施。新一波的抑制政策,被視為本輪樓市調控的延續。
“房地產市場正在出現新一輪的短缺。”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去化周期普遍縮短
“從上周開始,每天都有人找我買房,不求價格優惠,只要能預留一套就行。”西安市某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3月中下旬以來,西安樓市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購房人數增多,房源卻明顯不足。
上述房企人士認為,搖號新政可以提高公平性,有利于維持現場秩序,但供應不足的局面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末,西安的新房住宅庫存為1628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為12.9個月。上述房企人士則認為,西安的實際去化周期還不到3個月。
同樣在近期發布“搖號新政”的成都和杭州,去化周期為6.4個月和2.9個月。廣州、長沙、大連等新晉調控城市的去化周期分別為10.8個月、10.5個月、5個月。
庫存規模下降、去化周期縮短,幾乎是各地樓市的常態。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庫存連續32個月縮小后,100個城市的新房住宅平均去化周期僅為11個月,低于12-16個月的合理區間。
其中,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存銷比分別為12.2個月、10.3個月和10.6個月。嚴躍進進一步解釋道,一線城市去化周期略長,是因為這些城市的交易規模處于低位,一旦交易量恢復到正常水平,去化周期就會縮短。
這種趨勢可與官方的數據互相印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2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468萬平方米,與2014年10月的水平大致相當。也即,全國商品房庫存已經降至3年前的水平。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去庫存效果顯著。
除此之外,開發商推盤力度不足,也是供應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北京為例,2017年,北京新房供應套數和面積均大幅下降,并創下自2006年北京開始執行預售管理制度以來的歷史新低。進入2018年,這種情況仍未改變。
思源地產首席分析師郭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限價政策的存在,壓縮了房地產項目的利潤,并使得開發商推盤動力不足。她還強調,這種情況在出臺“限價令”的城市普遍存在。
“最近的調控政策,主要條款都是針對需求端的。這也說明在很多城市,供需關系已經發生變化。”張大偉說。
需求出現周期性復蘇
需求端的復蘇態勢,也加劇了供需關系的緊張。
張大偉表示,由于氣候轉暖等因素,每年3月至5月被稱為樓市的“小陽春”。這期間,除非出現重大利空政策,市場需求往往都會復蘇。“尤其在兩會結束后,全年的房地產政策基本定調,預期穩定,也會加速需求的釋放。”他表示。
據思源地產統計,2018年3月,北京新房市場共成交1033套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3.81萬平方米,環比分別上漲73.3%和52.4%。同期,北京二手房簽約量達到12104套,繼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之后再破萬套大關,這也創下自2017年4月以來近12個月的新高。
郭毅指出,北京成交量的回暖,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泡沫削減,房價重新回到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此前被政策壓抑的需求,正在逐步釋放。
“盡管調控形勢依舊保持嚴厲,但北京樓市的基本面其實沒有發生改變。”郭毅還認為,未來北京市場還會延續回暖的態勢,這一邏輯同樣適用于其他熱點城市。
對于一些二線城市來說,人才政策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根據西安市網信辦官方微博“西安發布”的一組數據,3月22日至3月25日4天里,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近1.7萬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445人、本科學歷6559人。今年第一季度,西安遷入人口已達到244978人,接近去年全年遷入人口25萬的總量。
前述西安房企人士認為,此舉對西安樓市帶來很大的刺激。
就廣大三四線城市而言,雖然市場需求已在去年大量釋放,但2018年棚戶區改造的高規模,仍會繼續帶動一批需求。對于部分庫存規模不足的城市來說,壓力也不可忽視。
2018年3月20日,阜陽市阜南縣發布調控新政,在轄區內實施“限售令”。阜南縣房管局人士對當地媒體表示,“炒房”現象在阜南縣并不十分突出,倒是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征遷戶增多,剛需性購房占主流。
嚴躍進認為,供應短缺與需求復蘇,使得房地產市場出現階段性的升溫壓力。雖然2017年的土地供應量普遍增加,但按照房地產開發和銷售周期,尚不足以馬上緩解這一局面。
他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的概率仍然很大,并將繼續表現為力度加強、方式細化等特征,調控的區域也從此前的“因城施策”,進一步落地到“因縣施策”、“因區施策”層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