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金一季報披露落下帷幕,基金公司今年一季度整體規模情況也隨之揭曉,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22家基金公司中,在行業內一直不溫不火的國聯安基金,較去年末規模排名下滑9位,成為百大公募基金公司中規模位次排名掉落最快的一家。此外,2017年度國聯安凈利潤僅為0.38億元,較上一年度下降71.64%,這已是國聯安基金連續兩年凈利下滑。接連縮水的管理規模以及盈利能力的下降,對于新進的大股東太保資產來說,國聯安基金未來能否出現轉機還有待觀察。
規模增長后勁不足
剛剛成立滿15周年的國聯安基金,在2018年一季度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東方財富(14.070, -0.05, -0.35%)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聯安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為110.8億元,較去年底的163.36億元下滑超三成,規模排名下移9位至第70位。
然而,不止今年一季度的規模出現倒退,作為公募行業“老資歷”的基金管理公司,國聯安基金近幾年來公募業務規模增長也出現明顯后勁不足。數據顯示,2014年底國聯安基金以244億元的資產規模排名第41位,2015年在牛市刺激下,借股市東風國聯安基金公募業務實現大躍進,并于2015年年中達到規模巔峰,資產規模飆漲至626.57億元,位列基金公司規模榜排名第35位。然而隨著牛市的結束,國聯安基金資產規模也隨即出現收縮,截至2015年底,公司規模為441.05億元,當年規模排名下滑4位至第45位。
轉眼2016年,國聯安基金公募業務發展并沒有出現好轉,規模再度縮水,規模排名也繼續下滑,年末以411.49億元的資產規模排名第53位。2017年監管淡化貨幣基金在公募規模排名中的作用,非貨基業務規模排名數據成為重要看點,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聯安基金非貨幣基金業務規模同樣出現“衰退”。數據顯示,2016年國聯安基金非貨基規模為240.29億元,排在第53位,2017年該數據下滑至163.36億元,規模排名下移至60位。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與國聯安基金同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11家,包括廣發、興全基金等,作為“同班生”上述公司管理一季度非貨基公募資產規模早已躋身千億“俱樂部”,與同年成立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如海富通、景順長城等相比,國聯安基金規模未能匹敵。
八成偏股基金告負
規模排名下滑的背后是國聯安旗下產品對投資者吸引力的降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聯安基金今年一季度超九成產品規模縮水,其中偏股基金更是份額贖回“高發區”。同花順(49.140, -0.88, -1.76%)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20只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中18只基金份額縮水,如國聯安安穩靈活配置混合、國聯安精選混合基金均出現超10億份份額贖回。
基金份額持續瘦身背后,公司投研實力薄弱可見一斑。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國聯安基金旗下共有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20只,其中超八成產品年內業績虧損。僅有的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國聯安科技動力股票年內業績虧損幅度超10%,此外,國聯安優選行業、國聯安小盤精選混合、國聯安主題驅動等13只產品業績低于同期行業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上述基金年內收益率分別虧損9.88%、9.26%、7.43%。
將時間維度進行拉長,可統計三年期業績的9只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中,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國聯安主題驅動混合、國聯安小盤精選混合、國聯安紅利混合業績告負,且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截至4月23日,上述基金收益率分別為-33.77%、-23%、-4.98%、-2.06%。
同時,國聯安基金旗下委外資金贖回也是公司資產規模減少的重要原因,事實上,2017年委外大年中,國聯安基金趁勢發行了包括“鑫怡”、“鑫隆”、“鑫乾”、“鑫發”、“鑫匯”5只“鑫”字輩混合型產品,從機構投資者占比、認購戶數以及募集規模情況來看,上述產品大概率為委外機構定制化基金。不過,去年“3·17”委外新規下發后,萬億理財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公募委外業務驟然緊縮,上述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規??s水,如國聯安鑫怡、國聯安鑫乾、國聯安鑫發混合基金一季度份額均減少2.2億份。
吸金力大打折扣
公募業務規模增速放緩的同時,國聯安為股東方帶來的賺錢效益也在相應減少。查閱原股東國泰君安(17.490, -0.19, -1.07%)公告發現,2012-2014年間國聯安基金營收凈利實現穩健增長。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78億元、2.23億元、3.0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52億元和0.69億元。
2015年牛市中,國聯安基金業績亮眼,年內以6.77億元的營收、2.4億元凈利潤收官,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249%。隨著牛市結束,國聯安進入長達兩年的“衰退期”,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國聯安基金營業收入為4.95億元,同比下滑26.88%,凈利潤為1.34億元,同比下降44.17%。2017年國聯安基金營收凈利指標再度下行,年末營業收入僅為2.79億元,同比下滑超四成,凈利潤為0.38億元,同比下降超七成。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聯安基金盈利能力滑坡正趕上公司股權變動的時間階段,2016年8月,國泰君安曾發布公告,擬轉讓國聯安基金控股股權轉讓計劃已經董事會批準,但交易需取得國聯安基金的合資方德國安聯集團同意及中國證監會核準。2017年初,國泰君安與國聯安基金宣告“分手”,各方資金覬覦國聯安基金大股東身份,彼時,廣東國盛金控(16.220, 0.01, 0.06%)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宣布擬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參與競拍國聯安基金51%股權,不過國盛金控最后并未如愿。今年3月,證監會核準國泰君安將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轉讓給太保資產,輾轉許久的股權風波告一段落。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國聯安基金過去的股東之間在經營上分歧較大,團隊不穩定,制約了公司的發展?;鸸镜暮诵膬r值是人,首先需要做的是把經營理念、團隊的思想統一起來。中國太保(31.420, -1.12, -3.44%)入主以后,將會從股東層面給予很多支持。不過還是要等團隊建設成功后,才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然而,相較小公司,發展多年的國聯安只是資源多一些,股東實力強一些,并沒有其他優勢,反倒仍有可能陷入大公司病,機制不夠靈活,對于自身發展來說,過去沒有做好,反倒有很多歷史包袱。
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也認為,公司原有的發展思路是否和大股東的想法相悖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制約;大股東可能會更換管理層,可能會調整績效結構,導致原有人才流失;原有股東作為券商和一家外資,是不是會改變對基金公司的支持政策同是未可知的事情。
對于國聯安基金未來公募業務發展路徑,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系國聯安基金,但截至記者截稿尚未聯系到公司相關負責人。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