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匯人壽發布公告稱,鑒于公司正按照監管機關下發的《監管函》要求開展治理整改工作,董事會和股東會無法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公司2017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暫緩披露。待公司治理整改工作結束,完成法定審議程序后,再進行披露。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已經是華匯人壽連續第5年發布年報暫緩披露公告。華匯人壽官網信息顯示,2013年與2014年的暫緩披露原因為“公司股權歸屬存在爭議”,2015年與2016年暫緩披露原因為“公司股權訴訟案件尚未完結”。其官網“年度信息”披露項下,上一次披露的年報為2012年年報。
就股權糾紛目前處理的進展以及公司治理整改進度,《證券日報》記者日前致電華匯人壽,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華匯人壽的回復。
實際控制人“無法報送”
華匯人壽股權糾紛由來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華匯人壽成立于2011年12月22日,注冊資本人民幣15億元,其初始股東有6家公司,其中沈陽煤業(集團)公司、人和投資控股公司、北京富德投資公司、大連三德投資公司持股比例均為20%,大連瑞德投資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公司分別持股10%。
就目前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而言,華匯人壽在4月27日發布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公司于2013年6月份,由于股權糾紛及其導致的公司治理問題,被中國保監會出具監管函。按照監管函要求,公司目前正在開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因此,截止到報告日,對實際控制人事項尚無法報送,待公司治理整改工作完成后,公司將據實申報。
實際上,就其股權關系,原保監會在2017年10月26日下發的監管函表示:我會于2017年2月27日至3月3日對華匯人壽進行了公司治理現場評估,發現華匯人壽在股東股權、“三會一層”運作,關聯交易、合規與內控管理、內部審計、信息披露、考核激勵等方面存在問題。
其中,華匯人壽股東股權方面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股權變動事宜未及時報備,未在規定時限內向中國保監會報告股東股權被查封等事項;二是股東違規持股,存在違規股權代持、超比例持股等事項。
一季度凈現金流-5273.7萬元
近年來,股權糾紛持續影響華匯人壽經營發展。
原保監會公布的2017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數據顯示,2017年,華匯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2.33億元,同比下降73.81%。從華匯人壽近年經營情況來看,2012-2016年,該公司保費收入分別為1.4億元、2.5億元、4.1億元、4億元、8.9億元,其經營業績在壽險行業整體排位中處于靠后位置。
就今年一季度的經營情況,華匯人壽表示,公司的凈現金流為-5273.7萬元,主要原因是新業務規模減少所致。“公司將積極采取措施增加新業務收入。從綜合流動比率來看,公司未來3年內各項測試綜合流動比率均大于100%,現有資產配置中,流動性好的資產配置充裕,具有足夠的抵御任何流動性風險事件的能力。在各壓力測試情景下,我公司整體的流動性覆蓋率均超過100%,優質流動資產非常充足,足以應對未來的現金流出,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公司治理方面,華匯人壽表示,鑒于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無法正常運轉,為保持公司治理機制和日常經營管理平穩運轉,防范經營風險,保證資產安全,維護投資人和投保人的合法權益,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和《公司經營管理委員會工作細則》等規定,經請示監管部門同意,公司自2016年3月1日起恢復公司經營管理委員會(下稱“經管會”)運行機制,行使其職權,即在董事會閉會期間,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華匯人壽經管會由8名成員組成,分別為:馬彪(董事長),何萬軍(擬任總裁、擬任董事候選人),楊玉華(擬任董事、臨時財務負責人),邢文良(總裁助理),戴爾光(董事會秘書、臨時合規負責人),崔秀榮(臨時審計責任人、原擬任監事),佟相臣(擬任總裁助理,人事行政部總經理,原擬任職工監事),胡方坤(擬任總裁助理、法律責任人、首席風險官、合規法務部總經理);馬彪為主任委員、何萬軍為副主任委員。
公開資料顯示,馬彪曾先后在多家金融機構任重要職位,現任華匯人壽董事長(任職批準文號為保監壽險【2012】262號)。此前歷任廣東發展銀行沈陽直屬支行(分行級)行長、廣東發展銀行大連分行行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備領導小組組長。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充足率均為702.3%;最近一期的風險評級為B級;一季末的凈利潤為-1688萬元。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