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5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底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較年初下降4.89%。市場上有聲音稱,這是受資管新規影響。但是,受訪的多位資管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稱,這更多是時點因素帶來的影響,而不能體現出資管新規帶來的去通道、降杠桿趨勢。
記者了解到,保險資管公司目前感受到的資管新規影響包括,債權計劃發行時資金面偏緊、銀行委外業務增長乏力。
時點因素
影響保險資管體量變化
今年1月、2月和3月,保險資管公司總資產依次為494.46億元、493.97億元、467.42億元。其中,3月底已較年初下降4.89%。
記者采訪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了解到,造成總資產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分紅、外部融資下降、應付減少等,其中季節性應付減少應該是主要因素。
“保險資管公司應該都是盈利的,所有者權益一般都會增長。導致總資產下滑的因素應該來自負債,而負債的變化一般是時點變化所致。此前的應付,包括預提的獎金費用等——在一季末都要支付,可能導致負債減少。”一位中小保險資管公司人士稱。
同時,保險資管業務人士表示,與保險資管公司自身資產規模變化相比,其管理的外部第三方資產規模變化更值得關注,后者才能反映出資管新規對行業產生的影響。
兩大業務
受資管新規影響
據記者了解,保險資管公司目前已感受到資管新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大業務上,一個是發行債權計劃等產品時資金面偏緊,另一個是銀行委外業務增長乏力。
具體來看,今年債權計劃注冊數量較去年有所減少,其中4月份注冊量明顯下降。2018年前4個月,19家公司注冊債權計劃共53項、規模1050.70億元,而2017年前4月注冊產品量為49項、規模1192億元。今年4月份,僅有3家保險資管公司分別注冊一個債權計劃,合計規模僅33億元。
對于債權計劃等產品新增注冊發行量下滑現象,受訪的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表示,一是新項目難找,二是市場資金面偏緊,此前發行產品能吸引不少銀行資金,如今不容易了。
一家中小保險資管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表示,今年是前期發行的債權計劃到期高峰期,3年期、5年期的債權計劃今年陸續到期后,若新增項目增量補充不上來,將出現管理的資產規模下滑情況。
除了保險資管擅長的另類產品發行外,部分中小保險資管公司受托管理的銀行委外資金,也增長乏力。尤其是銀行委外業務資金量較大的公司——特別是前期做的業務與新規不符的,面臨的壓力更大。
一家中型保險資管公司副總裁稱,受資管新規影響下,銀行委外資金可能出現回撤,相應的基金、保險資管、信托等渠道會受到影響。不過,在新規緩沖期內,資管規模下降速度可能沒那么快。
另一家管理銀行委外資金較多的保險資管公司總裁表示,盡管公司第三方業務規模同比還在增長,但已經明顯感受到銀行委外業務壓力越來越大。在資管新規出來后,銀行要做表外凈值業務,對原有的理財業務資金池調整是第一要務。在調整完成之前,委外暫時不會新增。而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銀行可能都在調整資金池。
他分析,待資金池調整完之后,銀行還會繼續發展公開市場投資的表外凈值理財業務,屆時,委外業務還有很大空間。與中小銀行合作,將是未來的重點,這塊市場的空間也會很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