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支出是一家企業財務費用的大頭,在資金成本較高的房地產行業中,某些龍頭房企甚至面臨每天醒來就是2億元利息支出的壓力。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獲悉,剔除數據不全企業,A股128家上市房企利息支出總計高達797.2億元,同比上漲32%,即2017年平均每家房企利息支出高達6.2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28家上市房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748億元,由此可見,接近800億元的利息支出占其凈利潤總額的比例高達46%,2016年這一指數約為43%。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利息支出很大程度上和企業的融資規模和成本有關,其背后就是企業為了擴張而選擇了高桿杠運營模式所導致的,有息借債節節攀升,加之資金成本難以降低,造成財務費用高企。
利息支出攀升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獲悉,2017年度,上述128家房企,平均每家利息支出6.23億元,每天大約支出170萬元利息;2016年度則為4.73億元,每天大約支出130萬元,同比上升明顯。
具體來看,利息支出1億元以下的企業有51家,占比為40%;在1億元-5億元之間的企業有45家,占比為35%;在5億元-1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0家,占比為8%;在10億元-2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0家,占比為8%;20億元以上企業有12家,占比為9%。
其中,利息支出在30億元以上房企為萬科、陽光城(000671,股吧)、首開股份(600376,股吧)、保利地產(600048,股吧)、中南建設(000961,股吧)和綠地控股(600606,股吧),分別為82億元、70億元、43億元、35億元、35億元和34億元。A股10強房企利息支出總計約為395億元,占128家房企利息支出總額高達40%。
不過,不同企業的利息支出走勢有所不同。
以萬科為例,2015年以來,其利息支出分別為49億元、55億元和82億元,占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7%、43%和29%。對比來看,萬科對三項費用的控制能力較強,其融資渠道較多,且由于公司財務數據較為健康,在資本市場有融資優勢。
“在財務費用明細表中,利息支出占比很高,這不僅考驗一家企業找錢的能力,還是其綜合實力的體現。”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評級較高企業,往往在融資成本方面更有話語權,對保證企業利潤率方面助力較大。反之,將對企業盈利能力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拖累公司發展。
侵蝕利潤空間
事實上,128家上市房企近三年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穩中上升。《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獲悉,128家上市房企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972億元、1363億元和174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28%和10%。
同時,這128家上市房企近三年的利息支出也在逐漸攀升。《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獲悉,128家房企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利息支出分別為530億元、606億元和79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7%、14%和32%。
據此計算,近三年來,A股128家房企利息支出總額與當年凈利潤總額的占比分別為55%、44%和46%。
毫無疑問,相對而言,盡管2017年,上市房企的利息支出仍舊幾乎占到凈利潤的半壁江山,但已經明顯好于2015年,對凈利潤的侵蝕程度與2016年相差不多。
對此,有業內分析師稱,2015年以來,公司債發行放開,雖然利率水平較低,但多數企業選擇大規模發行公司債,資金成本規模隨之上升,利息支出總體規模提升。總體來看,2018年房企融資渠道一直處于收緊狀態,房企缺錢環境下,將不得不去借高息債,屆時資金成本將再度走高。
嚴躍進也認為,預計后續一些大規模融資企業將會面臨各種壓力,比如銷售業績不如預期時,利息負擔會增加。另外,隨著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成本的提高,包括債券在內的兌付壓力也將增加,由此將導致利息支出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