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10:1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影視企業上市,新三板轉IPO,難度都很大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相信大部分股民都聽說過。對于上市企業來說,這同樣是個真理。上市就意味著自己的財務報表必須對外公開,數據必須透明,而且還必須達到證監會的財務標準。一旦業績不佳,還有被勒令退市的風險。
即便如此,許多公司依然把上市當做是終極目標,大部分企業幾乎是從獲得A輪融資開始就已經把IPO列上日程了。
就在最近,嘉行傳媒、基美影業等多家影視公司卻紛紛從新三板中摘牌。很多人都把嘉行傳媒、基美影業的摘牌行為看做是IPO的準備動作,但事實真的如此么?
2017年,對于國內有志于上市的影視企業來說無疑是灰色的一年。全年只有橫店影視(35.890, -0.70, -1.91%)、金逸影視(39.360, -0.34, -0.86%)和中廣天擇(29.450, 1.84, 6.66%)等3家公司完成了IPO。更重要的是這3家公司居然沒有一家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電視劇的制作公司。
目前新三板公司融資難度正在加大。2018年6月6日,整個新三板11304家公司成交額僅為4.7億元,平均每家只有42000元。成交慘淡的同時,部分公司的股價出現了暴跌,有540家公司今年股價被腰斬,其中63家公司股價跌幅在90%以上。
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此后的接近半年的時間內還是有很多影視公司陸續退出了新三板。其中嘉行傳媒和基美影業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兩家。前者是楊冪一手開創的公司,旗下擁有楊冪、迪麗熱巴等當紅藝人,參與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電視劇的創作。后者則和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有密切的合作,雙方一起制作了《勇士之門》《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等影片。
嘉行傳媒則不存在財務上的問題,其2017年凈利潤達到1.94億元。但看到同樣盈利良好的開心麻花、和力辰光等公司也都紛紛終止IPO,嘉行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做更多的打算了。
況且雖然有了“凈利潤2億,估值50億”的數據。但其公司業務依然主要集中在楊冪等藝人為主的影視劇制作上,尚未形成多樣化經營的商業戰略布局。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家公司,這幾年已經有多家知名影視公司退出新三板。2017年比較典型的是耀客傳媒和新麗傳媒。前者在2017年4月正式摘牌,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內和IPO再無瓜葛,后者則干脆在IPO之門徘徊6年之后,正式在今年3月投入了“騰訊爸爸”的懷抱。
可以說,在目前相關部門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去杠桿化”呼聲日益高漲的大背景下,之前充斥著資本泡沫的影視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的途中。A股正在收緊自己的大門,影視公司前幾年的A股上市熱也正在消退。
內地影視企業或開啟赴港IPO熱
即使經歷資本寒冬,對于正在快速發展的影視行業和所有參與者來說,融資的需要依舊存在。鸚鵡君也從知情者口中獲悉,很多剛剛在新三板摘牌的影視公司都正在積極的謀求在港交所上市,甚至不排除多家影視公司集體赴港IPO的可能性。
對于大多數內地影視公司來說,A股上市的難度都比較大。市場上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借殼上市,甚至“以殼上市”的現象。但就在今年,隨著證監會對趙薇夫婦在股票市場空手套白狼行為的嚴懲,可以看出,相關部門對于影視公司資產證券化的管控已經采取了零容忍的態度。
目前對于影視公司來說,如果想在資本市場有所建樹,基本只剩下兩個途徑。要么尋求被以BAT為首的大資本收購,要么就去境外上市,而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則以香港和美國為主。
與此同時,港交所也傳來了利好消息。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對“同股不同權”等三類公司打開大門。
雖然這些上市條件對于中小企業依然難以企及。但此次改變卻被外界解讀為“港交所在為錯失阿里亡羊補牢,也在向更多內地公司釋放積極信號”。
同時,最近國家政策對于新三板企業轉港股也給與了一定的鼓勵。今年4月21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意味著“創業板+H股”的模式已經正式落地。對于有志于赴港上市的影視公司來說,這也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當然,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去香港上市也并不會很簡單。而且無論在哪里融資,如果沒有好的業績做保障,一切都會是空中樓閣。現在的國內市場早已過了“人傻錢多”的時代,想要用過去的方法“忽悠錢”,恐怕是再也不靈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