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公募20年暨養老金管理夏季研討會
受訪人士認為,監管持續推動稅延養老產品的大趨勢明確。隨著試點穩步推進,未來更大范圍的個人稅延產品發展可期。
7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致敬公募20年暨養老金管理夏季研討會”即將在京召開。屆時來自學界、監管機關、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嘉賓云集。本報亦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進一步凝聚共識,為提升公募基金在大資管格局的競爭優勢,尋解公募如何有效地服務百姓養老的切實需求,為普惠金融的長期有序發展出謀劃策。
其背景是,養老目標基金上市的腳步聲漸行漸近。
據證監會6月19日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顯示,截至6月8日,有26家基金公司提交53只養老目標基金申請材料,其中20只獲“第一次反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已申報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公司了解到,這些基金公司正在忙著根據反饋做調整、答辯、投資者教育等工作,并有部分基金公司在積極準備申報新的養老目標基金。
6月25日,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告訴記者:“從目前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各家基金公司反饋的情況都偏樂觀,具體獲批的時間可能并不遙遠。”
面世籌備忙
6月25日,一家北京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的養老目標基金在申報中,近期根據證監會反饋意見做部分調整。我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做一些養老目標基金相關的投資者教育工作,為目標基金的正式面世做準備。”
基金公司正為養老目標基金的面世奔忙。
另一家北京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我們的基金已經通過了證監會產品評審會,完成了一次反饋的書面回復,在等待證監會批復。”
一家華南基金公司的人士則表示:“我們目前上報的產品在等答辯。”
也有基金公司在準備申報新的養老目標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公司已經上報了一只穩健類的養老目標風險基金,目前正在準備平衡類目標風險以及目標日期型的養老基金產品,以進一步完善產品線,從而滿足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養老理財需求。”
養老目標基金產品推進速度相當快:4月11日申報開閘,當天,首批20家基金公司密集遞交了41只養老目標基金的申報材料;接著,在4月17日,首批上報產品獲受理;到4月23日,首批養老目標基金啟動答辯。
僅在啟動養老目標基金申報的4月,新受理的養老目標FOF就有44只,主要包括了目標風險與目標日期兩大類別基金。此后,又有9只養老目標基金提交注冊申請。目前已有53只養老目標基金待批。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公募基金將迎來養老目標基金重要的發展機遇。
招商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參照美國個稅遞延和養老金發展的經驗,養老金在股票市場上直接和間接的市值占比達26%,公募管理資產中的47%都來自補充養老金。隨著個稅遞延養老險政策推出,未來公募基金納入投資產品范圍,中國公募基金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公募基金可以說是養老金最佳的投資工具,可以為個人帶來長期的投資回報。”
FOF承載養老需求
根據規定,養老目標基金要采取FOF形式。那么,同樣采用FOF形式的養老目標基金是否會面對普通公募FOF同樣的命運?
而養老目標基金投資有特殊規定,定期開放的封閉運作期或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不短于 1 年、3 年或 5 年的,基金投資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含商品期貨基金和黃金ETF)等品種的比例合計原則上不超過30%、60%、80%。
雷昕表示:“定位可能不同,此次上報的養老型FOF目標日期型和目標風險型都有,而目前的公募FOF還是以目標風險型為主,除了海富通的產品比較明確在較高波動策略。而且FOF的收益回報問題一定是需要中長期維度來考量的,從第一批公募FOF發行至今,時間不過短短半年多,市場的波動也很大,相比之下,第一批公募FOF的表現個人認為并不負面。”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曉晴則認為:“股債市場不景氣是公募FOF表現不佳的直接原因,雖然表現整體優于各主要指數,但絕對收益并不理想。”
該如何處理養老目標基金的風險和收益?
海富通基金人士認為,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期限遠長于普通基金,對收益的穩定性要求也遠高于普通基金,而FOF的收益來源更多元、風險更分散。FOF通過持有各類型的基金實現合理穩定的長期配置。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養老基金與投資者的年齡、風險偏好匹配度等高度相關。采取目標風險策略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生命周期的風險收益水平較為確定,比如一只20/80(注:權益類資產戰略配置比例為20%)其可以認定為風險較低的基金,適合臨近退休及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采取目標日期策略的養老目標基金,權益類的倉位隨著臨近退休會越來越低,因此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水平會發生變化。
“在子基金選擇上,運作合規、風格清晰、中長期收益良好、業績波動性較低等具體指標上均會更加嚴格,以控制風險。”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認為。
也有基金人士認為,養老資金是長期投資,而長期來看,增值比保值更加重要。要提高養老目標FOF的長期投資回報,應重視投資權益型產品,以獲取更高的收益。
稅收改革推進在即
養老基金的順利開展與稅收優惠政策密切相關。2018年4月1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3.650, -0.05, -1.35%)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5月1日起,上海、江蘇(僅蘇州工業園)、福建(含廈門市)三省市率先試點。
楊曉晴認為:“該政策鼓勵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投資商業養老保險,相當于盤活養老資金,這些資金可部分流入養老公募基金。”
不過,雷昕表示:“初期的試點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一些比較基礎的客戶體驗問題,比如同一名客戶在選擇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時候無法橫向打通各家產品,只能通過轉換的方式進行選擇,而不能給予投資人同時多個產品的選擇。另一方面,因為整個指引相對比較明確,所以導致首批試點的產品差異化并不是太大。”
對此,有基金業人士也表示希望稅收政策進一步支持養老基金:“養老基金遞延個稅的抵扣額度是否可以進一步提高?在購買時如何進行有效的稅收抵扣,有哪些渠道和方式?在投資養老產品期間,對于產品是否有相對靈活的轉換機制,比如要從一個養老基金轉到另一個養老基金或者保險產品,要與提前支取的情況進行合理區分。政府是否可以就養老金產品建立專業的服務咨詢機構,進行投資者教育和服務。”
上述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認為,監管持續推動稅延養老產品的大趨勢明確。隨著試點穩步推進,未來更大范圍的個人稅延產品發展可期。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