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有460家推遲發布2017年年報,其中,200家企業在延遲交卷時間里披露了年報。
統計結果顯示,這200份成績單差強人意:四成虧損,六成業績下滑,30份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
“遲到”的年報 差強人意
4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根據相關制度,今年共有11371家應該披露上一年年報,其中10764家按時披露,147家申請摘牌,460家公司未按時披露2017年年報。
根據新三板細則,這些公司必須在6月30日之前披露年報,否則將會被強制摘牌。在這條紅線下,根據挖貝網統計,自5月2日至6月27日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有200家企業公布了“遲到”的財報。
其中,2017年凈利潤虧損的有76家,占比38%;116家掛牌公司凈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占比58%。這個數據明顯低于新三板平均水平。
WIND數據顯示,去年新三板虧損企業大約有2600家左右,占比在24%左右;4700多家去年利潤下滑,占比在43%左右。
200家企業中也不乏業績出眾者。據了解,祥云股份(834607)、德泓國際(834086)、力諾電力(872805)3家企業去年凈利潤均在億元以上,依次為1.9億元、1.5億元、1.1億元。
超30份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
“遲到”年報中,已有33份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一般來看,財務報表的審計意見包括五種,分別為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后四種均為“非標”審計意見。
其中ST越洋(835248)、ST茂余(833993)、ST潤港(832438)3家企業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包括ST金鼎(839633)、ST拂塵龍(831426)在內的12家企業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包括ST溫迪(831975)、玉洋股份(836548)在內的18家企業被出具“保留意見”。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非標”年報可不僅是面子問題,而是很有可能決定上市公司的命運和前途,更有可能造成退市風險。
ST越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甚至被媒體稱為“新三板獐子島(3.800, 0.04, 1.06%)”。
根據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對ST越洋2017年年報的審計報告,發現該公司在2017年12月對主要原材料黃磷進行了清空盤點,此次盤點發現,有3807噸黃磷不翼而飛。
3807噸黃磷“不見了”,ST越洋因此調減存貨5746萬元,調增營業成本5746萬元,與此同時未提供相關資料。面對這份財報,會計事務所表示,“無法執行充分、適當的審計程序確定ST越洋公司上述調整對2017年度財務報表的影響”,對其2017年財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